-
1 # 手機使用者14177847723
-
2 # 歷史的前世今生
私以為,稱呼漢高祖和漢太祖都是可以的,還可以叫漢高帝,都是指的劉邦個人,有的稱呼是廟號,有的稱呼是按排序,開國皇帝稱祖,守成皇帝為宗,漢高祖就是廟號,因為漢朝上廟號很嚴謹,廟號基本上代表了該帝王真實的生平功績,寫史的就直接用了廟號。再因為後世的帝王都想在廟裡混個臉熟,沒什麼功績甚至昏君都有廟號,所以寫史的就用排序稱呼了,比如宋太祖宋太宗明太祖等。
-
3 # 遙望燕園
太史公司馬遷寫到劉邦身後事時,擇了一段群臣對劉邦的評價:“高祖起徽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
毫無疑問,群臣口中的“漢太祖”當是我們所熟悉的廟號。為什麼劉邦的廟號明明是“太祖”,司馬遷卻稱劉邦為“高祖”呢?這裡邊有什麼秘密嗎?
關於司馬遷稱劉邦為“高祖”,曾出現過很多種解釋,但截止到目前,仍舊沒有哪一種解釋取得壓倒性勝利,為萬千讀者所信服。
有解釋認為,劉邦之所以被稱為高祖,乃是因為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古人經常君父君父地講,漢武帝是司馬遷的君,所以算做司馬遷的父,按照這種倫理關係推斷,漢武帝的父便是司馬遷的祖,漢武帝的祖便是司馬遷的太祖,漢武帝的太祖便是司馬遷的高祖,而漢武帝的太祖恰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所以作為史官的司馬遷便稱劉邦為高祖。
但這種解釋,怎麼聽怎麼像是在開倫理的玩笑,莫非提出這種解釋的人是德雲社的粉絲?某一日聽德雲社的相聲,聽到“我是你爸爸”,突來靈感,想到了一個梗,漢武帝是司馬遷的爸爸,而後提出活學活用倫理哏的解釋。
還有解釋認為,司馬遷以高祖來簡稱“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但這種打亂漢語詞序的簡稱很是罕見,到底是開了怎樣的腦洞,才會想出用“高祖”而非“太祖”或“高帝”來簡稱。
也有解釋認為,劉邦原本的廟號是“高祖”,這一廟號是漢孝惠帝劉盈上的,後被劉盈的弟弟漢孝文帝劉恆改為“太祖”,司馬遷沿用孝惠給劉邦上的廟號,暗示孝文的得位不正。
更有一種解釋認為,“高祖”是劉邦生前便有的稱呼。
其實,“高祖”很可能是漢代君臣為劉邦所準備的專用尊稱,和廟號、諡號無關。
實際上,除去倫理和廟號,“高祖”一詞還指遠祖和始祖,尤其是功勞極大的始祖,完全可以被尊為“高祖”。
劉邦恰是漢之始祖,且功最高,因此,劉邦身後,漢之君臣以“高祖”來尊稱劉邦,完全合乎禮法。
而漢臣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總是用尊稱來稱呼傳主:稱陳勝為陳涉,稱霸王為項羽,稱項纏為項伯,稱劉邦為高祖,稱呂雉為呂太后,稱蕭何為蕭相國,稱陳平為陳丞相。
無論是陳涉還是陳丞相,都不是他們的爵位。換言之,他們在《史記》是如此地獨特,僅憑爵位不足以表達對他們的尊敬。
其中,陳涉和項羽都是字,司馬遷稱他們的字來表達對他們的尊敬;高祖和呂太后都是專屬稱呼,稱劉邦為高祖以示他和孝惠、孝文、孝景的不同,稱呂雉為呂太后而非高後以示她絕非劉邦的附庸,而是擁有獨立人格和功績的偉大女性;相國和丞相都是官職,用以稱呼蕭何與陳平,表達的是他們在治國上的突出貢獻,若是以酇侯和曲逆侯來稱呼他倆,則使他倆泯然眾人。
總而言之,司馬遷之所以稱劉邦為高祖而非太祖或高帝,主要是高祖一詞更能表達他對劉邦的敬意。
當然了,在劉邦傳記外的其他傳記中,司馬遷則經常稱劉邦為高帝。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
回覆列表
開疆為祖,漢高祖劉邦,唐太祖李淵,宋高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是“祖”祖字輩,簡單通俗的說:誰第一個造反,還成功了,就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