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日本人口為8177萬人。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隨著侵華日軍武裝佔領中國東北,日本政府開始打著 “人口過剩”、“土地飢餓”等旗號,在日本國內大張旗鼓地推行“滿洲移民”侵略政策。日本廣田內閣於1936年推出了一個 “二十年百萬戶向中國東北移民計劃”,以此作為廣田內閣的七大國策之一。按照這個“計劃”,日本將在20年內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實際上,日本在37至45年間,向中國東北進行五次大規模移民;至二次大戰結束,居於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僑民已達一百七十萬。
隨著軍國主義野心的急劇膨脹,特別是隨著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發動,戰線的拉長對兵員需求的大量增長;同時戰爭物資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從事生產,日本政府於1941年1月22日頒佈了《確產人口政策綱要》,提出使日本人口數量在1960年以前增加到1億的目標。為此日本政府大肆鼓吹“早婚多育興國論”,號召青年女子“婚齡提前三年”,鼓勵一對夫婦生育五個孩子,並從貸款、就業、稅收、物資供應、補貼、精神鼓勵等方面給予支援,鼓勵早生多生。這些措施使得二戰期間日本人口增長較快,人口增長率由1941年的0.40%增加到1943年的1.40%,致使自187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日本人口由3481萬人猛增至7215萬人,翻了一番以上。
(注:這階段類似於中國1949年後的“人多好辦事”人口政策,但是日本是為了擴張,中國是防禦。)
1945年日本戰敗後,大批退役軍人、移民及其家屬陸續回國,人數達到500萬人之多。他們絕大部分為青壯年。這一時期日本社會十分混亂,人們除了營造自己的愛巢之外幾乎無所事事。於是在1947-1949年三年間,日本出現了第一次生育高峰——“嬰兒潮”,年均出生260-270萬人,TFR(婦女總生育率)亦於1947年達到三十年代以來的高峰值4.54,人口也由戰爭結束的1945年的7215萬人增長到1949年的8177萬人,年人口平均增加率達2.5%以上。並且,這一時期出生的女性在1971-1973年進入適婚年齡,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這次人口的高速增長在日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具有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和歸華人員多等特徵。究其原因,既有國民經濟狀況改善、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等普遍原因,又有歷史、國家政策、婚育觀念等特殊原因。
(注:這階段類似於中國1963年“三年自然災害”後的生育高峰期。)
1949年日本人口為8177萬人。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隨著侵華日軍武裝佔領中國東北,日本政府開始打著 “人口過剩”、“土地飢餓”等旗號,在日本國內大張旗鼓地推行“滿洲移民”侵略政策。日本廣田內閣於1936年推出了一個 “二十年百萬戶向中國東北移民計劃”,以此作為廣田內閣的七大國策之一。按照這個“計劃”,日本將在20年內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實際上,日本在37至45年間,向中國東北進行五次大規模移民;至二次大戰結束,居於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僑民已達一百七十萬。
隨著軍國主義野心的急劇膨脹,特別是隨著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發動,戰線的拉長對兵員需求的大量增長;同時戰爭物資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從事生產,日本政府於1941年1月22日頒佈了《確產人口政策綱要》,提出使日本人口數量在1960年以前增加到1億的目標。為此日本政府大肆鼓吹“早婚多育興國論”,號召青年女子“婚齡提前三年”,鼓勵一對夫婦生育五個孩子,並從貸款、就業、稅收、物資供應、補貼、精神鼓勵等方面給予支援,鼓勵早生多生。這些措施使得二戰期間日本人口增長較快,人口增長率由1941年的0.40%增加到1943年的1.40%,致使自187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日本人口由3481萬人猛增至7215萬人,翻了一番以上。
(注:這階段類似於中國1949年後的“人多好辦事”人口政策,但是日本是為了擴張,中國是防禦。)
1945年日本戰敗後,大批退役軍人、移民及其家屬陸續回國,人數達到500萬人之多。他們絕大部分為青壯年。這一時期日本社會十分混亂,人們除了營造自己的愛巢之外幾乎無所事事。於是在1947-1949年三年間,日本出現了第一次生育高峰——“嬰兒潮”,年均出生260-270萬人,TFR(婦女總生育率)亦於1947年達到三十年代以來的高峰值4.54,人口也由戰爭結束的1945年的7215萬人增長到1949年的8177萬人,年人口平均增加率達2.5%以上。並且,這一時期出生的女性在1971-1973年進入適婚年齡,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這次人口的高速增長在日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具有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和歸華人員多等特徵。究其原因,既有國民經濟狀況改善、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等普遍原因,又有歷史、國家政策、婚育觀念等特殊原因。
(注:這階段類似於中國1963年“三年自然災害”後的生育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