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師兄玩車

    —如果單看最近三年的九月份,不難發現這麼一個情況,那就是中國乘用車已由2016年的強增長到2017年的微增長又演變成如今2018年的負增長。相信不少人都很想知道,造成這樣的情況,具體原因究竟是什麼?

    市場飽和後來居上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補貼以及新能源概念的火熱,不少消費者會因為各種客觀因素而選擇新能源車。特別是不少一線城市的限行與搖號的推動下,加上新能源車近幾年來的發展速度很快,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如今的新能源車型已經初步能夠滿足日常代步通勤和短途出遊的需求。

    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也讓大城市新能源車的銷量一度水漲船高,勢頭強勁。一時間新能源品牌也是遍地開花,9月新能源車批發增速也高達73.0%,然而這也無法挽救整體乘用車的遇冷,9月乘用車零售達到190.5萬臺,在同期超高基數下同比下滑13.2%。

    據統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017年已突破3億量輛,汽車駕駛人員3.2億,市場相比之前更加飽和,而且隨著機動車的增多,交通問題和環境問題突顯,這也是為何目前新能源車勢頭強勁的重要原因,燃油車方面也採取搖號限行等政策對於市場也會有所影響。

    消費升級進口受益

    國內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國內車市也呈現低速增長的形勢。巨大的汽車保有量也在不斷推動著汽車市場的成熟發展,消費者早已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越來越追求品牌附加值等方面,對於汽車的舒適度跟豪華取向也有所要求,消費升級也就應運而生。

    不少進口車價格逐漸進入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能力範圍以內,銷量攀升也是情理之中。進口車的銷量上漲同樣分化了一部分中國產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量成績。

    優勝劣汰必然結果

    中國汽車行業經過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在研發、生產、經銷、後期維保服務、零部件供應等方面也愈加完善,整體市場也是一片欣欣向榮。但是這其中不乏一些技術落後、不思進取的車企和業內參與者,優勝劣汰就在所難免,對於部分消費者而言,寧缺毋濫是基本原則,大部分人寧願攢錢買一輛更好的車,也並不願意濫竽充數買一輛便宜但是問題頻發或銷量小眾的車型。部分合資車企將面臨退市的尷尬境地,而那些沒落的自主品牌只能面對被收購兼併的最終命運。

    行業內的這些自我競爭和調整自然也會對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和反作用。最明顯的就是銷量的下滑和慢速增長,這對於短期來說可能會有所影響,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是一次市場走向成熟的自我修復。

    類似於歐美日本這樣成熟的汽車市場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情況,通用曾經的破產砍掉了旗下部分品牌,其中就包括名噪一時的悍馬,斯巴魯也在走投無路之時投向豐田的懷抱。而回看現在的通用和斯巴魯,陣痛後帶來的這種整體的益處顯然是更加利於長遠發展,這也是目前國內車市所要經歷的一段寒冬。

    貿易加劇淡季影響

    以往的9月一般都是銷售淡季,此時正值不少新車型準備上市,很多消費者處於觀望態度,並不急於購車。十月開始車市銷量就會有所回暖,這時不少新車型已經上市,選擇更多的情況下,舊款車型也會有大幅度的優惠。加上很多人都會抱著過年之前買臺新車的思想,所以九月的車市低迷同樣有銷售淡季的影響原因在。

    然而以往九月也是淡季,為何今年九月竟然成負增長?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和美國有關。眾所周知,美國與中國兩個汽車市場相當龐大,此次maoyi衝突對於汽車方面的產銷同樣有所影響。雖然從某些方面來看,國內的進口車售價有所降低,但是整體出口也備受限制。加上小幅度的關稅減少並不能拉動人們的購車慾望,因此呈現負增長也就情有可原。

    結束語:九月份的銷量寒冬,從微觀上看,與消費者本身的消費導向和傳統銷售淡季有關係;從宏觀上來看,帶有一定國內汽車市場轉型升級和經濟平穩低俗發展的影響;不過從長遠來看,國內的汽車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存在相當大的增長空間,寒冬只是暫時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依舊是未來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槍魚和肉類比較營養成分有哪些優勢?金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