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最大的區別應該是發展思路,尤其是對未來空戰的理解兩者有重大區別。

    天真在以前,有關於沈飛四代機競標的“雪鴞”方案的問答中,曾解釋過,俄羅斯對未來空戰的理解就是;空戰最重要的壓制手段就是反制對方雷達搜尋,對敵方戰鬥機的機載雷達、空空導彈的導引雷達進行干擾,以電子對抗為主,透過飛機大過載機動來規避地方導彈實施反制。

    同時,在PAK-FA(T50專案)的早期預研時,俄羅斯在對美國F22A的技術追蹤中也範了致命錯誤,T50的總師,亞歷山大.達維登科就認為美國F22A的正前方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有0.3-0.4平方米左右,比實際情況最少大了一個數量級。

    所以俄式的蘇57以超機動性為第一要求,而隱身能力和超音速效能相對弱化了。

    而美國的ATF(F22專案)則完全不同,它是超視距空戰理論下誕生的專案,(很多人認為F22是為應對米格29、蘇27這種蘇聯新一代飛機而誕生的專案,但是如果從技術上分析,就能發現,F22的技術理念其實是因空空導彈技術的大幅進步,從而在超視距空戰理論下誕生的技術要求。)所以F22是隱身能力、超音速效能為主的新一代飛機。

    但是,關鍵的問題還是兩國在航空工業水平的巨大落差,其實早在F15,蘇27時代,美國就開始拉開與前蘇聯的差距,而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與美國在航空工業上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

    可以這麼說,目前俄羅斯在航空工業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落後,過去天真還可以在前蘇聯中央流體力學研究上,看到一點毛子在氣動方面領先美國的地方。

    但是隨著航空技術的大幅進步,尤其是電子感測器、通訊技術、制導武器的大幅進步,早在90年代海灣戰爭以後,空戰形勢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能靠態勢感知能力和資訊優勢欺負人,就根本不會給你近距格鬥,低速糾纏的機會。

    所以毛子的那套超機動制勝論已經不適應未來空戰需求了,而航空工業又與美國有巨大的落差,尤其是電子技術可以說是真的不行,而未來空戰環境最看重的技術就是電子技術(根據15年4月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對空戰資料庫進行的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

    天真教大家一個看一個國家航空電子技術水平,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看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和無人機的發展,行不行一目瞭然。

    這就造成了兩者最大的區別,也就是俄式飛機最開始是理念落後,但當發展理念錯誤的時候,再想追已經追不上了!

  • 2 # 思遠防務

    隨著蘇57戰鬥機進入服役,俄羅斯也正式邁入五代機時代,但該機與美國的F22和F35在設計思路上差別非常大,這種區別在兩者對比時非常明顯。

    最突出的一點是,俄羅斯仍然將機動性放在了第一位,而美華人則是將隱形放到了第一位。作為五代機的先驅,F22的很多設計被後來的其他戰機借鑑,比如蘇57也採用了類似的菱形機頭,以至於獲得了一個猛禽斯基的稱號。但其他設計方面差的就多了,蘇57更像是一架進行了隱形化處理的蘇27,無論是直通式的進氣道,還是未做修型處理的IRST及光電對抗裝置,對隱身都有極大的影響,根據國外相關機構建模測試的結果,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高達0.4平米,幾乎和沉默鷹差不多,也就四代半的水平。這導致蘇57更容易被對方的雷達發現,實際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則來自於彈艙,F22的機腹彈艙可以在對空作戰時容納6枚中距彈,對地攻擊則掛載2枚2000磅的大傢伙或者8枚SDB,側彈倉則只用來掛載AIM-9X格鬥彈,將武器放到彈倉裡無疑可以大大的減小其雷達反射面積,但蘇57這都服役了還沒展示過任何彈倉,反而秀起了外掛能力,讓人懷疑這貨到底有沒有彈倉。

    由於糟糕的隱身設計,蘇57在對壘F22或者F35的時候極有可能在遠距離就被發現,為了強化探測能力而增設的多個雷達反而有可能為美國飛機指引自己的方向,設想中衝臉肉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恐怕只能在航展上秀一下那過人的機動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純女生都喜歡什麼樣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