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簡介

    驢打滾

    豆麵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源於滿洲。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麵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麵糕以黃豆麵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麵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麵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驢打滾的,故而得名。這一點連前人也發出疑問。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麵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由來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起源於清朝光緒十四年慈禧統治時期,驢打滾原名叫豆麵糕,是慈禧非常愛吃的食品之一。1888年5月8日,慈禧帶心腹遊玩頤和園後回到自己的住處儲秀宮,此時頓感飢餓,責令總管李蓮英通知御膳房趕快備餐,在御廚緊張忙碌之後,由當班小太監小驢兒承上。李總管不停催膳,慌忙中太監小驢兒不慎將豆麵糕掉入麵缸,不知所措的小驢兒撿起來就跟著李總管送了過去,慈禧見後就問李蓮英:‘這個沒吃過,叫什麼名。’李蓮英敏想片刻機智回答:‘這個叫驢打滾。’從此以後,北京便有了驢打滾的小吃。

    菜品特色

    豆麵卷子 北京稱驢打滾,是滿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滿洲地區一般叫豆麵卷子),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麵時稍多加水和軟些。源於滿洲,緣起於[2]承德,盛行於北京。由於清朝的八旗子弟愛吃粘食,“驢打滾”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成為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自古以來承德地區就盛產一種黍米,據《熱河志·物產》記載:“黍,土人稱為黃米”。這種黍米,性粘,承德叫黃米,可悶乾飯,或碾成粉用來做粘豆包、年糕和“驢打滾”。喜吃粘食本來是滿族人的傳統,因為滿族的狩獵生活,經常是早出晚歸,吃粘食耐餓。“驢打滾”就是在200多年前從粘食中演變出來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做法

    原料:江米粉、紅豆沙、黃豆麵

    製作過程:

    驢打滾

    1。把江米粉倒到一個小盆裡(量根據吃的人數定,人多的話就多一點,要是有小饞貓在的話,也要多一點),用溫水和成麵糰,拿一個空盤子,在盤底抹一層香油,這樣蒸完的面不會粘盤子。將面放在盤中,上鍋蒸,大概20分鐘左右,前5~10分鐘大火,後面改小火。

    2。在蒸麵的時候炒黃豆麵,直接把黃豆麵倒到鍋中翻炒,炒成金黃色,並有一點點糊味(注:有糊味不=炒成黑色!)大概炒五分鐘左右,出鍋

    3。把紅豆沙倒出來,放半小碗水,攪拌均勻,待用

    4。待面蒸好(要癱在盤子中,且要蒸熟),拿出,在案板上灑一層黃豆麵,把江米麵放在上面擀成一個大片,將紅豆沙均勻抹在上面(最邊上要留一段不要抹),然後從頭捲成卷,再在最外層多撒點黃豆麵。

    5。用刀切成小段(切粘面的時候在刀上沾上清水,就不會粘刀了),在每個小段上在糊一層黃豆麵,然後放在盤子裡,這樣,一盤好吃的驢打滾就出鍋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朋友過生日,要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