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48007505185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吃完一頓大餐之後立即出現昏昏欲睡的感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多人認為是大腦供血不足所致。這種觀點認為,人在吃完飯後,血液湧進胃部幫助消化,這樣供應大腦的血液就少了,所以才比較嗜睡。

    事實上,正常的機體有獨特的機制讓大腦的供血保持平穩,即便其他器官的血液分配有所改變,也不會對大腦的供血造成影響。舉個例子,我們運動時雖然肌肉的供血大幅度增加,但大腦的血供仍然保持穩定。由此看來這種說法靠不住。

    關於餐後為什麼嗜睡的問題,科學界還沒有個統一確切的答案。

    但經過各種研究,發現了幾個比較站得住腳的答案:

    與膽囊收縮素有關

    相關研究人員透過研究發現,受試者體內分泌的膽囊收縮素(CCK)在飯後2小時內有明顯升高,兩小時後開始回落。睡意也是在飯後開始顯著增加,之後趨於平緩。研究人員透過分析答案總結:我們體內的膽囊收縮素與睡意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另外需注意的是,進食高脂肪餐會導致CCK水平含量更高,餐後睡意也更強烈。

    與食慾素含量低有關

    食慾素,也叫下丘腦泌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食慾素的含量與人類的飢餓感及睡眠有著直接的關係。當食慾素含量低下,人就會覺得昏昏欲睡和不想運動。而食慾素含量高地時候,情況則會截然相反,人會變得清醒且活躍。有研究發現,進食會導致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高時,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食慾素含量降低,我們就會表現出睏倦。

    與副交感神經亢奮有關

    通常食物的刺激會讓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興奮的副交感神經除了會增強我們的消化功能、促進吸收營養物質及補充能量之外,還會讓我們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降低、呼吸減慢,而這些表現都容易引導我們進入睡眠。

    與胰島素大量分泌有關

    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之後,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控制體內血糖。但與此同時,胰島素會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和促進褪黑素的形成,使人產生睡意。另外,胰島素還會促使K離子從血液裡進入細胞內,這種輕度的低鉀狀態可使人感覺疲勞,使不上勁兒。

    以上是從人體內部來解釋餐後犯困的原因。

    那麼反映到人的外在行為上,我們會發現下面幾種情況會更容易導致餐後犯困的發生:

    1、餐前的飢餓程度,餓癟了才去吃飯就會犯困。

    2、進餐量有關,吃多了就犯困。

    3、和飲食結構的關係並不大,減少穀物/碳水化合物,或者增加都不會影響吃飽犯困。

    由此可見,飯後睏倦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飯後不可立即睡覺!飯後不可立即睡覺!飯後不可立即睡覺!

    餐後就睡不但不利於消化,還可能引起食物反流,刺激食道。飯後不妨站個十幾分鍾,或者起來走走,半小時之後再睡覺。一方面可以緩解餐後立馬出現的倦意,另一方面也給了消化系統工作時間,減少它的負擔。

    另外,睡覺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時間過長,則會出現一睡不知所醒的狀況,醒了甚至會覺得輕微的頭痛和全身無力。以午餐為例,餐後午休15~30分鐘最適宜,能達到較好的養精蓄銳的效果。醒不來的娃最好設定鬧鐘,不要睡太久喲。

    這樣吃完,可以不困

    為了避免出現吃飽就犯困的現象,可以這樣做:

    1.不要吃飽。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嚥,感覺不餓了就停下,大約七八分飽。

    2.注意飲食。午餐應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如油膩的肉類;增加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比如豆類。

    3.增加運動。建議養成每天慢跑或者健步走的習慣,這可以提高夜間的睡眠質量,減少白天犯困的機率。

    4.早睡早起。保證23:00?6:30之間在睡覺的話,有助於一整天保持上佳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6s電池充不上電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