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8192534657

    資料拓展

    樂善好施能服與人

    典故:周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被很多人競相傳傳頌的吳國大將,風流倜儻,運籌帷幄,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可是在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前,周瑜並不得志。在去吳國之前他只不過是軍閥袁術手下的一個不被重視的屬吏,被袁術任命當過一四小小的居巢長,最大的任命也不過是一個小縣令罷了。

    有一年,周瑜所在的地方發生了饑荒,收成非常的不好。收成不好也就算了,更糟糕的是連年征戰,也損失了不少的糧食。這樣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周瑜所管轄的地方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不少人,軍隊也餓的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周瑜為糧食發愁的時候,他聽別人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周瑜心想比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問他借。

    周瑜想到了就馬上去做,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一看周瑜丰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只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說完以後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檢視糧倉,這是魯肅家存兩倉糧食,各三千外,魯肅痛快的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荒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唄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中的關鍵詞“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是天地萬物遵循的自然法則,“幾於道”的“幾”是“非常接近、達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達到、符合自然法則”。而“幾於道”又與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後呼應。整句話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厚德載物”一語出自《易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前呼後應闡述了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係:天行健(蒼天高高在上,以強有力不可抗拒的執行法則影響世界),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才能的人應該不斷追求、進取、強壯自己)。

    這句話是闡述強者應當透過不斷的努力具備超凡的濟世才能。當我們理解了這句話後,真的歎服華夏精英周文王被關在牢籠七年裡,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經》中豪氣沖天喊出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這一萬古迴盪的豪言壯語。

    秉承父輩的宏志,氣勢豪邁的大英雄周武王後來率領幾萬銳不可擋的軍隊,“牧野之戰”誓言高喊“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舉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豎起你的矛)!將紂王的幾十萬商軍打得落花流水那就不是怪事了!明白了前一句話的含義,對後一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容易理解了。

    易辭雲:“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意思是說:大地以寬廣深厚承載萬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萬物無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與前一句緊密聯絡,用大地的寬廣厚實來比喻人的胸懷氣魄。意思是說,君子應像大地一樣以寬廣深厚的好品行來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這句話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相對應,告誡君子不但要有與眾不同的濟世才能,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萬眾的奉獻精神。也就是強調有才有德,德才兼備。由此可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表現了中華民族頑強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則展示了中華民族胸懷寬廣、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排骨和綠豆可以一起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