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不叫清軍?
12
回覆列表
  • 1 # 永宣論史

    團練開始不是正規軍,是地方私人軍隊,募兵、選將、籌餉都自己搞定,曾國藩是湖南團練,所以稱湘軍,不叫清軍。清軍當時指正規軍,八旗子弟兵和綠營兵。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就跟你問“新四軍為什麼叫新四軍?為什麼不叫中國軍隊?”是同一個道理。

    “湘軍”之所以得名湘軍,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他是湖南人曾國藩組織領導、湖南鄉黨組建的一支部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支部隊有別於清朝傳統的防衛力量——八旗和綠營兵,而是一支士大夫自己組建的團練部隊。

    但是湘軍依然屬於清軍的戰鬥序列,他們效忠的物件依然是大清王朝,而不是別的政治體。只不過,為了表明他們的特色並且和李鴻章的淮軍區分,才叫他們湘軍,而不是其他什麼軍隊。

  • 3 # 手機使用者6935583676

    曾國藩的家鄉在今天的湖南雙峰縣,過去屬於湘鄉,曾組織的地方團練就叫“湘營”,最初指的是湘鄉,不是湖南。後來部隊擴大了,地位提高了,才逐漸上升到省一級的簡稱。本就不是清軍,是地方士紳出錢出糧組織的看家武裝。

  • 4 # 毛劍傑

    湘軍是清軍的子集。

    清朝的兵制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八旗和綠營兵制、勇營制度以及近代兵制。

    八旗和綠營兵制是清朝前夕的國家正規軍。八旗兵是滿族入關前建立的,它是滿洲貴族統一東北地區和全國的主力。綠營兵則是入關後,為補八旗兵力不足,於順治年間在明代舊軍的基礎上改編而成,這是一支參照明代軍制編成的漢人軍隊。入關之後,八旗兵在北京城的安逸生活中迅速腐化,不到二十年時間就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平三藩之亂的戰爭中完全不堪大用,於是有了綠營兵的建立。

    康乾盛世之後,大清帝國暮氣重重,綠營兵也隨之不堪。到太平天國亂起,清廷竟無可用之兵,只得讓大臣後各自回鄉招兵辦團練,這就是勇營制度的開始。

    當時曾國藩回湖南老家募團丁為營勇,訂營哨之制,募兵、選將、籌餉都自己來,不靠朝廷,屬於私人地方軍隊性質,稱湘勇或湘軍,是鄉團改勇營之始。曾國藩創辦的湘勇(也稱湘軍),因為這是一種與綠營制度根本不同的新型軍隊,它採取野戰軍體制,不同於綠營的分割槽固定防守。由募兵制取代了八旗、綠營的世襲徵兵制,且其將帥權力很大,可以說是集管理、指揮、財務大權於一身。這是湘軍的核心組織方式,曾國藩可以指揮得動將帥們,但不能越過將帥們直接指揮其下屬,換言之,湘軍每一級與直接下級之間都是密切的家族關係或心腹班底關係。這是湘軍有較強凝聚力和較高戰鬥力的關鍵原因之一。此後李鴻章又發展了淮軍,同樣類似組織架構。

    另一方面,湘軍、淮軍屬於晚清漢人實力派組建,與直屬於清廷中樞指揮的軍隊還是有很大區別,有很大的獨立性。

    綜合幾方面原因,提到曾國藩建立的這支部隊時一般都單獨稱“湘軍”,而不是”清軍“。雖然它也是清朝正規軍隊的一部分,是清朝兵制變革中的重要一環。

  • 5 # 陳悅漫步海邊

    在清代,中國官方的文獻中沒有“清軍”這種話語模式。那時候的中國軍隊,往往自稱為“天兵”。

    至於“湘軍”名稱的由來,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複雜的緣故由來,只是和清代勇營軍隊與相關地域緊密掛鉤的現象有關,即勇營軍隊往往集中在某一個地區招募,其組成人員具有籍貫上的一致性,於是習慣以省籍的簡稱冠名軍隊。

    太平天國戰爭中,曾國藩回籍招募組織勇營軍隊,因為是在湖南當地招募,所以稱為“湘軍”“湘勇”。無獨有偶,較湘軍後起的李鴻章在安徽招募的勇營部隊,即稱為“淮軍”“淮勇”。又如組建於河南的勇營部隊稱為“嵩武軍”,組建於奉天的練軍部隊稱為“奉軍”等等。

    除此之外,不僅僅針對於勇營,在清末乃至民國稱呼一些地方部隊時,不管其正式的番號如何,也往往習慣以所在省份的簡稱作為當地軍隊的簡稱。諸如廣西的清軍部隊包括綠營在內,都被稱為“桂軍”,廣東的則被稱為“粵軍”,諸如此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肉和豆漿能同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