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大明朝亡了,有多少人至今還在惋惜,惋惜之餘對大明末代皇帝崇禎給予了很多同情,但是這種同情,估計在當時是很難引起共鳴的,尤其是在遍地的農民起義軍心中,崇禎就是個敲骨吸髓的榨油機,榨乾了老百姓最後一滴血汗,卻養了一大群腦滿腸肥的貪官汙吏。

    崇禎是很節儉,也很勤政,每天累死累活,就想把大明王朝延續下去,這一點是很值得尊重的。 但是王朝更迭是要講究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並不是勤政節儉就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你做的越多,死得就越快,這裡面有個能力問題,綿羊再努力,也打不過雄獅,治國理政,需要的是雄才偉略和包容四海的胸襟,而這兩樣,崇禎恰好沒有。 所以說,不怕皇帝沒才能,就怕皇帝瞎折騰。

    細數明代的怠政皇帝,似乎比勤政皇帝還多,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堪稱勞模之外,明武宗朱厚照荒唐胡鬧,明世宗朱厚熜一心煉丹,朱見深、朱載垕、朱常洛、朱由校幾乎啥事都不管,明神宗朱翊鈞更是二十八年不上朝,但是大明的國家機器一直正常運轉,滅掉了倭寇,對外戰爭也全部取得了勝利,各地的造反也輕鬆被平定。

    之所以皇帝不上朝而朝綱不亂,這得歸功於崇禎的前輩創立的內閣制度——這是一個好制度,連清朝也一直沿用。這個制度實際就像一個現代化企業,董事長擁有產權,但是基本上不怎麼參與具體經營,而是放權給職業經理人,也就是內閣輔臣、六部官員。

    明代後期最大的失政,就是太監權力太大,收稅他們來收、特務工作他們來做,就是軍隊作戰,身經百戰的將軍也要聽命於監軍的太監。

    崇禎剛開始是深知太監監軍的危害的,所以他雷厲風行地撤回了所有的礦監、稅監和監軍,但是到了崇禎四年九月開始,大批崇禎的親信太監紛紛外派,太監唐文徵管京營、王坤管宣府、劉文忠管大同、劉允中管山西、王應朝管關寧、李奇管陝西茶馬、呂直管海防,連京城九門也歸司禮監右少監劉芳譽管,連正在跟李自成張獻忠死磕的方面大帥曹文詔、左良玉、張應昌,也迎來了陳大朵、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等監軍太監。邊關守將在軍事一竅不通的太監監視下,根本就不能實施自己的戰略構想,反而早請示晚彙報,太監不是瞎指揮就是逐級請示,等崇禎這個軍事外行遙控指揮的命令傳到前線,黃花菜都涼了。

    崇禎恢復了不該恢復的太監監軍制度,卻一刀切掉了礦監稅監,連工商稅都不收了,這就有點腦殘了:太監貪汙,你可以派不貪汙的文官武將去收呀,作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因噎廢食呢?

    結果工商稅和礦業稅不收了,但是國家一直在打仗,國庫缺錢了,就給原本就不富裕的農民加稅,於是真正該交稅的富商大賈不交稅,只在農民“鷺鷥腿上劈精肉”,把農民都逼得種不起地,最後乾脆造了反。

    比如崇禎加給農民的遼餉900萬兩,剿餉330萬兩,練餉730萬,總數是2480萬兩。而大明正常年份的田賦也就三四百萬兩,一年收十年的賦稅,而且是隻向農民收,不向官僚地主收,這就加劇了土地兼併。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要能承受得起而不造反才怪呢。

    一般來說,前朝老臣、三朝元老,都是一個很值得誇耀的資歷,這說明這個人資格老、經驗多,可能還得人品出眾。

    但是到了崇禎這裡,你想當三朝元老?門兒都沒有,能幹上三年內閣首輔,那都算你十八代祖墳都冒青煙了。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九任內閣首輔,幹得最長的是周延儒,幹了兩任,加起來六年左右。而這個周延儒又是晚明天字第一號大奸臣,他在任上就幹三件事:一是討崇禎歡心,二是打擊政敵,三是瞞報軍情。 十九任內閣首輔,五十(亦稱五十二、五十四)內閣成員,難不成各個都是混蛋?即使都是混蛋,也能矬子堆裡拔大個兒,選出一兩個能幹點活兒的吧? 再說了,如果五十閣僚都是混蛋,那閣僚的總頭目——皇帝又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曼谷住哪裡比較方便?有哪些景點和購物中心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