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
(一)又作梵聲。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淨微妙之音聲,亦即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據大智度論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播,聞而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法華經卷七妙音菩薩品、無量壽經卷下〕
(二)為梵唄之一種。 (參閱‘四個法要’182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梵音”解釋如下:
(術語)大梵天王所出之音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佛之音聲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 法華經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樂聞。’
法華文句曰:‘佛報得清淨音聲最妙,號為梵音。’
華嚴經曰:‘演出清淨微妙梵音,宣暢最上無上正法。聞者歡喜,得淨妙道。’
長阿含五闍尼沙經曰:‘時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其音遍周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三藏法數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囗@又](儀式)音韻屈曲升降,歌頌佛,諷詠法者,雲梵音。又曰梵唄,唄匿。以聞者得淨信,而佛聽之,在世中鈴聲比丘,唄聲第一。見唄比丘條。魏陳思王曹子建,游魚山,聞巖谷水聲,寫之,制梵唄之譜。是為東土梵唄之始。
[囗@又]單稱讀經之聲為梵音。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梵音”解釋如下:
1.指佛的聲音,佛的聲音有五種清淨相,即正直、和雅、清徹、清滿、周遍遠聞,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2.指讀經的聲音。
【梵音】
(一)又作梵聲。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淨微妙之音聲,亦即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據大智度論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播,聞而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法華經卷七妙音菩薩品、無量壽經卷下〕
(二)為梵唄之一種。 (參閱‘四個法要’182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梵音”解釋如下:
【梵音】
(術語)大梵天王所出之音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佛之音聲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 法華經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樂聞。’
法華文句曰:‘佛報得清淨音聲最妙,號為梵音。’
華嚴經曰:‘演出清淨微妙梵音,宣暢最上無上正法。聞者歡喜,得淨妙道。’
長阿含五闍尼沙經曰:‘時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其音遍周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三藏法數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囗@又](儀式)音韻屈曲升降,歌頌佛,諷詠法者,雲梵音。又曰梵唄,唄匿。以聞者得淨信,而佛聽之,在世中鈴聲比丘,唄聲第一。見唄比丘條。魏陳思王曹子建,游魚山,聞巖谷水聲,寫之,制梵唄之譜。是為東土梵唄之始。
[囗@又]單稱讀經之聲為梵音。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梵音”解釋如下:
【梵音】
1.指佛的聲音,佛的聲音有五種清淨相,即正直、和雅、清徹、清滿、周遍遠聞,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2.指讀經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