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德文科學頻道
-
2 # 地球指導靈
仝衛明發明的實驗儀器就可以證明,真正想知道金星自轉時逆轉的原理,等我把自轉和公轉的論文發表了,每個中學生都能搞懂,實驗影片,請在瀏覽器中搜索:揭示天體自轉和公轉運動奧秘的科技成果
-
3 # 崑崙玉屏風
金星恐怕是地球上看到的最亮的行星了。早晨出現時叫啟明星,晚上出現時叫長庚星。金星的體量和地球差不多。對於金星的自轉方向(順時針)和其他行星(逆時針)相反的問題,目前科學界還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大多傾向於“金星曾遭受到一次劇烈的天體撞擊”一說,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
玉屏風在此發表一點不成熟的自己的看法,以供商榷。
首先,金星的公轉軌道近乎於圓形,至少說明了金星具有兩個先天的優勢,一是金星“整體的”物質各項均質性較好;二是金星的軌道位置優越,可以支援其“正向和反向”的運轉狀態。
物理學上有一種“耦合”現象,在天體的架構中也很普遍。金星的“反轉”,不能排除“雙子星”耦合現象的存在,當然是不是存在另一個金星的“耦合”星座人類是很容易發現的,但如果“耦合”的不是具體的星座而是“宇宙或太陽系內自然生成的“磁場”或“引力場””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是造成金星“反轉”的一個可能。
還有一種可能是,金星早先也是“正轉”的,只因為後期的“負重”不斷的增加而“減慢”、再“減慢”,最後出現“反轉”。現在的金星自轉速度是太陽系最慢的,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可能。那麼金星負重增加的物質是哪裡來的?玉屏風認為來自於水星。有人說水星早年曾經經歷過“薇星體”的撞擊,質量損失了1/6,這些質量到哪裡去了?另一個原因是水星表面高達10000℃的高溫製造出來的“岩石蒸氣”哪裡去了?被金星吸收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金星的“反轉”原因也不能排除負重的增加。——一家之言,僅供探討。
感謝關注。
-
4 # 真誠地看著你
兩種猜測:一是,它們不是太陽系固有行星,而是被太陽引力捕捉的流浪星體,可能是別的什麼星球大爆炸的產物,因為切入軌道的關係造成逆轉。二是,被大型流星撞擊強行改變公轉方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因為第二種偶然性太大,想想:一個流星撞擊行星,力量足以改變其公轉方向,卻沒有將其撞毀,也沒有使其偏離軌道,同時滿足力量和角度,這也太巧了。)
回覆列表
金星的自轉方向剛好和太陽系其它行星相反,呈順時針方向,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金星上看日出,太陽應該是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的。
遺憾的是,金星的大氣層是如此濃密,你站在金星表面根本就無法看到太陽,當然,你還得小心金星上的硫酸雨——不是流星雨。
對於金星自轉逆轉的原因,目前科學上並無權威的解釋。可能的解釋有以下兩個:
一種說法是,金星在形成初期,由於天體之間互相碰撞,從而導致金星的自轉被逆轉,一直保持到現在;
還有一個說法稱,金星具有濃厚的大氣層,由於太陽及其它行星對它的大氣層產生攝動和潮汐效應,經過數十億年的影響,終於形成這種順時針自轉的狀態。
我覺得這兩個解釋都比較牽強,個人認為應該從行星形成方面去找原因。
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絕大部分質量坍縮成中間的原恆星,其它物質形成原行星盤,圍繞原恆星在各自軌道上執行。
這些物質互相碰撞,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到十公里大小的微行星。由於碰撞過程中這些物質都有一定的角動量,因而形成的微行星都會旋轉;由於原行星盤是逆時針旋轉的,因而這些微行星也是逆時針旋轉;此後微行星透過引力吸引周圍的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長大,角動量得以保持,最終形成今天這種逆時針自轉的形態。
但金星可能是個另類,在最初形成微行星的時候,可能有比較激烈的碰撞,造成微行星以較快的速度順時針旋轉,長大的過程中也保持了這種旋轉方式,最終形成目前的自轉方向。這種另類的自轉方式畢竟不太合群,所以金星越轉越慢,到現在要243個地球日才能自轉一圈,以至於大氣層裡的風速都比自轉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