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蛋入孵 上盤後的種蛋,經過預熱、消毒即可入孵。為了種蛋碼盤後很快達到孵化溫度,種蛋應在入孵前12小時左右裝入蛋盤中,移入孵化室內預熱,然後將蛋盤裝入電孵機內的蛋架上,經燻蒸消毒後開機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車翻倒。開孵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4點以後,這樣大批出雛的時間正好是白天,便於出雛操作。一般立體電孵機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臺電孵機內進行多批次孵化。為了便於區別,在分批上蛋時,每次上的蛋盤要記上特殊顯眼的標記,並使各批入孵的蛋盤一套間一套地交錯放置,這樣“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調節溫度,既省電,孵化效果又好。 (2)溫度調節 溫度經過設定之後,一般不要輕易變動。剛入孵時,由於開門放蛋,散失部分熱量,種蛋和蛋盤又要吸收部分熱量,而使電孵機內溫度驟然下降,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正常。在孵化期間,要隨時注意孵化溫度的變化。當溫度偏離給溫要求0.5℃以上時,就應進行調節。每次調節的幅度要小,逐步調至機內溫度允許波動的範圍內。當整批孵化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孵化溫度時,逐漸降溫也應遵循小幅度調節的原則。孵化機內的溫度要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每隔2小時記錄一次。 (3)溼度調節 將乾溼球溼度計放置在電孵機內,工作人員透過機門玻璃窗觀察瞭解機內的相對溼度。如果機器沒有調溼裝置,溼度的調節主要靠增減水盤、升降水溫等措施。當溼度偏低時,應增加水盤,提高水溫,加速蒸發速度,或向孵化室地面灑水,必要時可直接噴霧提高溼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應注意防止溼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較大的地區要注意防止溼度過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氣溫低時應加溫水。 (4)通風與翻蛋 如電孵機沒有自動通風裝置,應採取人工通風。一般入孵後第一天可不進行通風,但從第二天起就要逐漸開大風門,增加通風量,夏季高溫高溼,機內熱量不易散出,應增大通風量。在孵化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溫度、溼度和通風三者的關係,在管理上掌握下列原則:綠燈常亮時,加大風量;紅燈常亮時,稍閉風門;紅綠燈交替時,正常工作。在孵化時,每2小時翻蛋一次,並記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輕、穩、慢”。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立體孵化器一般均有自動通風系統和翻蛋裝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煩。 (5)照蛋 一般於孵化第5~6天和第18~19天進行兩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再進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時檢出無精蛋和死胚蛋,並觀察胚胎的發育情況。 在進行照蛋時,要提高孵化室溫度,照蛋儘量縮短時間,要穩、準、快。 (6)移盤與揀雛 在孵化第18~19天最後一次照蛋後,剔出死胚,把發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雛箱的出雛盤中準備出雛,稱為移盤或落盤。移盤時間可根據胚胎髮育情況靈活掌握。如發育得好,此時氣室已斜口,下部黑暗,應及時移盤。如果氣室邊界平整,下部發紅,則為發育遲緩,應稍晚些時間移盤。移盤時要輕、快,儘量縮短操作時間,以減少破蛋或蛋溫下降。移盤前出雛箱內的溫度要升至36.6~37.2℃,移盤後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溼度,保證順利出雛。 雞蛋孵化滿20天就開始出雛,孵至20.5天時大批出雛。見有30%以上雛雞出殼時,開始揀出羽毛基本幹了的雛雞,同時揀出空殼,每隔4小時揀雛一次。揀雛時不要同時開啟前後機門,以免出雛器內溫度、溼度下降過快,影響出雛。 (7)清掃與消毒 出雛完畢,必須對出雛器、孵化器、孵化室等進行清掃和消毒。出雛盤、水盤沖洗乾淨後放入出雛箱內,進行燻蒸消毒。 (8)孵化記錄 在孵化期間,工作人員要認真做好記錄工作。每次照蛋後,應將檢出的無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數量,以及出雛數、毛蛋數分別統計。記錄填寫要及時、準確,以便統計孵化成績,為孵化工作積累經驗。常用的孵化記錄表見表2-1。 表2-1 孵化記錄
(1)種蛋入孵 上盤後的種蛋,經過預熱、消毒即可入孵。為了種蛋碼盤後很快達到孵化溫度,種蛋應在入孵前12小時左右裝入蛋盤中,移入孵化室內預熱,然後將蛋盤裝入電孵機內的蛋架上,經燻蒸消毒後開機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車翻倒。開孵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4點以後,這樣大批出雛的時間正好是白天,便於出雛操作。一般立體電孵機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臺電孵機內進行多批次孵化。為了便於區別,在分批上蛋時,每次上的蛋盤要記上特殊顯眼的標記,並使各批入孵的蛋盤一套間一套地交錯放置,這樣“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調節溫度,既省電,孵化效果又好。 (2)溫度調節 溫度經過設定之後,一般不要輕易變動。剛入孵時,由於開門放蛋,散失部分熱量,種蛋和蛋盤又要吸收部分熱量,而使電孵機內溫度驟然下降,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正常。在孵化期間,要隨時注意孵化溫度的變化。當溫度偏離給溫要求0.5℃以上時,就應進行調節。每次調節的幅度要小,逐步調至機內溫度允許波動的範圍內。當整批孵化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孵化溫度時,逐漸降溫也應遵循小幅度調節的原則。孵化機內的溫度要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每隔2小時記錄一次。 (3)溼度調節 將乾溼球溼度計放置在電孵機內,工作人員透過機門玻璃窗觀察瞭解機內的相對溼度。如果機器沒有調溼裝置,溼度的調節主要靠增減水盤、升降水溫等措施。當溼度偏低時,應增加水盤,提高水溫,加速蒸發速度,或向孵化室地面灑水,必要時可直接噴霧提高溼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應注意防止溼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較大的地區要注意防止溼度過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氣溫低時應加溫水。 (4)通風與翻蛋 如電孵機沒有自動通風裝置,應採取人工通風。一般入孵後第一天可不進行通風,但從第二天起就要逐漸開大風門,增加通風量,夏季高溫高溼,機內熱量不易散出,應增大通風量。在孵化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溫度、溼度和通風三者的關係,在管理上掌握下列原則:綠燈常亮時,加大風量;紅燈常亮時,稍閉風門;紅綠燈交替時,正常工作。在孵化時,每2小時翻蛋一次,並記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輕、穩、慢”。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立體孵化器一般均有自動通風系統和翻蛋裝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煩。 (5)照蛋 一般於孵化第5~6天和第18~19天進行兩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再進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時檢出無精蛋和死胚蛋,並觀察胚胎的發育情況。 在進行照蛋時,要提高孵化室溫度,照蛋儘量縮短時間,要穩、準、快。 (6)移盤與揀雛 在孵化第18~19天最後一次照蛋後,剔出死胚,把發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雛箱的出雛盤中準備出雛,稱為移盤或落盤。移盤時間可根據胚胎髮育情況靈活掌握。如發育得好,此時氣室已斜口,下部黑暗,應及時移盤。如果氣室邊界平整,下部發紅,則為發育遲緩,應稍晚些時間移盤。移盤時要輕、快,儘量縮短操作時間,以減少破蛋或蛋溫下降。移盤前出雛箱內的溫度要升至36.6~37.2℃,移盤後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溼度,保證順利出雛。 雞蛋孵化滿20天就開始出雛,孵至20.5天時大批出雛。見有30%以上雛雞出殼時,開始揀出羽毛基本幹了的雛雞,同時揀出空殼,每隔4小時揀雛一次。揀雛時不要同時開啟前後機門,以免出雛器內溫度、溼度下降過快,影響出雛。 (7)清掃與消毒 出雛完畢,必須對出雛器、孵化器、孵化室等進行清掃和消毒。出雛盤、水盤沖洗乾淨後放入出雛箱內,進行燻蒸消毒。 (8)孵化記錄 在孵化期間,工作人員要認真做好記錄工作。每次照蛋後,應將檢出的無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數量,以及出雛數、毛蛋數分別統計。記錄填寫要及時、準確,以便統計孵化成績,為孵化工作積累經驗。常用的孵化記錄表見表2-1。 表2-1 孵化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