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企準雲

    2019年1-7月,中國的商標申請總量為430萬件,至2020.1-7月增長 20%,而註冊量卻同比下降24%。在文字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商標申請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這也加大商標註冊的難度,很多申請人在迫切等待結果時也是一知半解,商標註冊不能確保一定透過我還轉專業機構幹什麼?有人告訴我100%透過啊?這是虛假宣傳,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商標局已經明確警告提醒!下面為大家詳解

    商標註冊不能100%成功的具體原因:

    (1)商標審查的盲點

    盲查期是指申請人向商標局提交商標註冊申請後,商標局需要1-3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掃描、錄入系統。這個近期申請資訊無法查詢,所以商標查詢存在盲查期。

    所以說,任何商標代理機構都無法避免盲查期!

    (2)審查員個人主觀差異因素

    每一個註冊商標的申請都是由各個審查員手工完成的。對於同一型別的案件,不同的審查員可能會得到截然相反的判斷結果。

    國家商標局對每個商標審查都是隨機分配的,都會時不時的調整和變動。所以不可能提前確定誰會被分配審查到你的商標。

    所以說,有的商標代理機構說國家商標局有他們的熟人,絕對是騙子。

    (3)公告期(也稱異議期)

    商標初審通過後,將進入三個月的公告期。公告期滿、無人異議後,正式表明商標註冊才成功。

    根據國家規定《商標法》,在公告期內,相關人都可以向商標局提出異議,如果商標局裁定異議成立,則駁回該商標。

    (4)國家法規政策的時段性造成審查標準的變動

    中國自從1983年頒佈商標法以來,商標法律法規政策就跟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題目一直處在調整之中。長期接觸商標的人應該知道,大多按照過去標準能夠註冊的商標,現在已屬於不能註冊的,同樣在過去不能註冊的商標,現在又有許多可以註冊的。

    因此,靜態孤立地看待商標、看待審查尺度,就會泛起理解判定上的偏差。

    (5)不同種別的商品或服務專案在審查標準中的差異

    俗話說“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這種講法應用在商標審查上也貼切。商標法以及商標審查尺度看起來是一個同一的尺度,但在實踐中可以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理解和應用。在商標實質審查中,不同種別的商品或服務,甚至在統一種別的特定商品上,其審查標準上可以有所不同。但這種標準的掌握會有偏差,就連審查員之間有時也有較大的差異,由此而產生的差異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難以避免。

    綜上所述。作為代理人,需要樣樣精通,不僅要關注時事資訊,還要了解政治文化,同時關於娛樂、體育、文藝等等都需要精通,但是審查員的主觀意識和認知角度是我們無法把控的…例如以下這些商標,在精心刪選查詢時你認為會被駁回嗎?

    1. 習墨去:習這個字,不是你想用就能用

    2. 今冠衛仕:不懂不良影響在哪裡?自己悟

    這樣的駁回案例還很多,因此代理人真的不是神,不是什麼樣的情況都能把控,所以不敢給你承諾百分百註冊成功,如果你聽信了保證商標註冊100%透過。或許是真的通過了,但要注意,你是碰巧成功!當你多申請幾件,不會全透過。

    如果要註冊商標,應該找專業的註冊機構幫你查詢註冊成功率,然後再做註冊決定。即使,駁回了並不代表對商標判了“死刑”,還可以抓住駁回複審的機會取得商標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毒液》的有些劇情,似乎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