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侯哥農事線上

    玉米種植有疑難,侯哥幫你來解答。

    這個問答其實包括兩大問題,一個是玉米適宜的種植密度問題,一個是玉米田是否需要補苗問題,那咱就閒言少敘書歸正傳,分別來嘮一嘮農民朋友比較關心的這兩事。

    一、如何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

    其實玉米的合適種植密度由多種因素來決定的,最終實際的種植密度還是由農民根據習慣經驗和判斷來決定的。那麼根據什麼科學原理來確定玉米的合理種植密度呢?

    1、根據品種特性確定玉米種植密度

    品種特性決定種植密度主要體現在:一看株型,株型緊湊型品種宜密,株型平展型品種宜稀;二看抗性,主要是抗倒性,抗倒性好的品種宜密,抗倒性差的品種宜稀;三看生育期,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種宜密,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宜稀;四看穗型,中小穗形品種宜密,大穗形品種宜稀;五看株高,中矮桿品種宜密,高杆品種宜稀。

    單純從品種角度來說,大棒稀植型晚熟品種畝保苗3500-4500株,矮杆密植型品種畝保苗4500-5500株,最高可達6000株以上。具體種植密度除了考慮品種因素外還要分別考慮下列幾項因素。

    2、根據土壤肥力條件確定玉米種植密度。土壤肥力低的地塊採用種植密度下限,土壤肥力高的地塊採用種植密度上限。

    3、根據水份條件確定玉米種植密度。降雨較充沛或具有灌溉條件的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否則要適當減少種植密度。

    4、根據地形地勢條件確定玉米種植密度。地勢較高通風透光條件好的地塊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地勢低窪,通風透光條件較差的地塊要適當減少種植密度。

    5、根據種植方式確定玉米種植密度。手工播種在後期根據需要可確定最終留苗株數,機械單粒精播一般適當增加5-10%的株數,目的是為了有效減少機械損傷和病蟲害損傷造成的株數缺失。

    這樣大家就可以按照以上合理密植的影響因素結合自己的實際條件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但也要注意合理密植不是密植合理,不顧條件盲目增加種植密度會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第二個問題是否需要補苗的問題。

    這個一般根據七補八不補原則確定,即八成苗以上一般不用補苗,不會大造成幅度減產。

    但還要看缺苗間距,如果是屬缺苗斷壟型的或苗間距較大的宜早補,否則不宜補。不宜補的原因為:

    1、移栽苗和補種苗的平均生產能力只佔到正常苗的20%左右。也就是說移栽和補種出來的苗通常會形成弱苗,造成大欺小現象,通常不能形成有效株,也就是最後形成空杆和小穗,不但對產量積極影響不大,反而造成玉米田通風透光不好,最終影響產量。

    2、在缺苗旁留大小一致的雙株,則雙株苗均可達到正常株產量的90%以上。但是現在規模種植採用手工種植的極少,留雙株苗增加株數大多也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了。

    綜上:旱作條件下深耕細作,精細播種做到一播全苗,苗全、苗齊、苗勻、苗壯才是硬道理,移栽、補苗都是補救措施,畢竟刀傷藥再好也不如不割口不是。

  • 2 # 半工又半農0

    種玉米我還是懂一些,我從1972年開始學習玉米育種,從2001年開始專搞玉米新品種試驗,搞試驗首要一點是不能缺苗,如果出現缺苗,必須補上,怎麼補很有講究,透過實踐得出以下經驗,移栽玉米苗時最好是在旱天,地越幹越好,在土壤缺水的情況下,提前把缺苗部位挖好坑,用鐵鍬將玉米苗帶土整個挖出來輕輕的放在坑裡,用細土把周邊的縫隙填上,立即為移栽的玉米苗澆上水,這樣移栽長大後與周邊沒區別,千萬不要雨後移栽,雨後移栽的苗永遠跟不上週圍的苗壯,形成大小苗。我說的是專業搞試驗,如果是大田種玉米一般不需移栽,玉米種植密度伸縮性很大,從每畝3000株到6000株都能適應,耐密品種可以種4500一6000株,稀植大穗品種3000一4000株,也就是說每畝缺1000株對產量影響並不太大,因此說大田種植玉米即便缺苗也不用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諭手遊神語符文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