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勾起多少人的兒時回憶啊!
其實,《霍元甲》才是第一部在內大陸播出的香港電視劇。那是遙遠的1983年,與它同時期播出的還有《上海灘》《陳真》《血疑》……
當年,農村擁有電視的人家真是屈指可數的,大家都集中湧入這些人家裡,追著看《霍元甲》。“昏睡百年,華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這裡是全國皆兵……” 全國一片武俠熱!
然後84年才開始播放83版的《射鵰英雄傳》“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憨直又幸運的郭靖,俏皮可愛的黃蓉,成了全民熱捧的明星。
那時候,電視機是黑白的,也特別小,只有12、14、17吋。可是,比起收音機來,那就是老先進、超稀罕的了!整個村子裡一共也沒兩三家有電視機。
被精彩的電視劇勾著,我們每天都跑去人家家裡去看。現在想想是挺討厭的,又吵又亂,所以有時候人家就早早把門關了,”閉門謝客“!癮的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們,趴著人家窗臺,隔著玻璃也要看!
好看的電視劇真是讓人慾罷不能!我媽就趕緊多打糧食多攢錢,到百里之外的市區,買了一臺當時最大個的17吋黑白電視機。
這下,可不得了了!
不僅我們自己家人能過足了癮,我們周邊的人家也跟著受益。
我媽本身就是個爽朗好客的脾氣,再加上自己吃過別人家的癟,所以我家的政策是"來者不拒"+“風雨無阻”。這樣寬鬆的氛圍,迅速把我家打造成為一個不賣票的小型影院。
首先是充分利用空間。地上擺著1行小板凳,1行高板凳,然後,炕沿上擠擠挨挨坐一排。那些年齡大、輩分高的,則請上炕,坐滿一炕頭。另外,窗臺上的空間也不能浪費,坐一溜兒小孩兒。
其次,禮數週全!凡是來我家看電視的,那都是貴客級待遇。笑臉相迎,旱菸免費,絕沒有一丁點怠慢。
這麼說吧,鼎盛時期,我們鎮醫院住院和陪床的外村人,都被我們莊同病房的病友帶到我家來,一起追電視劇!
第三是氛圍融洽和諧。大夥抽菸、喝水、嗑瓜子,一起說說笑笑,一起隨著電視的劇情發展感慨萬千,或激情澎湃,或愁腸百轉。大家一起對惡霸同仇敵愾、爭先怒罵,對大俠萬分仰慕、稱讚有加!
趕上廣告時間,小孩子們就跟著電視大聲的喊:“豔舞、豔舞,一曲歌來一片情”“沙漠上的綠洲,東方齊洛瓦”“偷襲哇偷襲哇,大家的東芝”……
電視劇也是那時候看的多,《霍元甲》《射鵰英雄傳》《陳真》《上海灘》《 敵營十八年》《再向虎山行》……
那個時候,看的都是“有線”電視,接受訊號還要靠室外天線。一般各家的天線杆都豎在外面院子裡,都是直接砍一棵粗而長直的小樹戳院子裡,就是杆子的主體了。再把買來的天線頭綁在上面,然後順下線來和屋子裡的電視相連。再高階一點的,也有用鐵管子。
那時候的普遍理論是,如果想要電視接收的臺多、影像清楚,就必須要把天線架的高高的。比如我家,就綁了兩棵小樹對接著作為天線杆。
每次電視機一開啟,都要有一個人去抱著杆子,轉,找訊號接受的最佳方向。裡面有人看著影象大聲指揮,“轉!再轉!不行,再稍微轉一點!哎轉過了,往回轉!”一直要轉到影象清楚為止。每天如是,每天都必須重新調整方向。
那時候,看一個村子是不是富裕,就看電視杆子多不多就一目瞭然。也就是說,只要能買得起,基本就都會買。畢竟在自己家裡看的滋味會更愜意。最富裕的村子,滿村子密密麻麻,電視天線杆子豎的跟小樹林似的。
等我上了初中,需要寫好多作業,不能天天看電視了。可是家裡這陣仗,又再沒有了什麼學習的空地。我只好被老媽趕出去,到同學家寫作業。
這個題目,勾起多少人的兒時回憶啊!
其實,《霍元甲》才是第一部在內大陸播出的香港電視劇。那是遙遠的1983年,與它同時期播出的還有《上海灘》《陳真》《血疑》……
當年,農村擁有電視的人家真是屈指可數的,大家都集中湧入這些人家裡,追著看《霍元甲》。“昏睡百年,華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這裡是全國皆兵……” 全國一片武俠熱!
然後84年才開始播放83版的《射鵰英雄傳》“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憨直又幸運的郭靖,俏皮可愛的黃蓉,成了全民熱捧的明星。
那時候,電視機是黑白的,也特別小,只有12、14、17吋。可是,比起收音機來,那就是老先進、超稀罕的了!整個村子裡一共也沒兩三家有電視機。
被精彩的電視劇勾著,我們每天都跑去人家家裡去看。現在想想是挺討厭的,又吵又亂,所以有時候人家就早早把門關了,”閉門謝客“!癮的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們,趴著人家窗臺,隔著玻璃也要看!
好看的電視劇真是讓人慾罷不能!我媽就趕緊多打糧食多攢錢,到百里之外的市區,買了一臺當時最大個的17吋黑白電視機。
這下,可不得了了!
不僅我們自己家人能過足了癮,我們周邊的人家也跟著受益。
我媽本身就是個爽朗好客的脾氣,再加上自己吃過別人家的癟,所以我家的政策是"來者不拒"+“風雨無阻”。這樣寬鬆的氛圍,迅速把我家打造成為一個不賣票的小型影院。
首先是充分利用空間。地上擺著1行小板凳,1行高板凳,然後,炕沿上擠擠挨挨坐一排。那些年齡大、輩分高的,則請上炕,坐滿一炕頭。另外,窗臺上的空間也不能浪費,坐一溜兒小孩兒。
其次,禮數週全!凡是來我家看電視的,那都是貴客級待遇。笑臉相迎,旱菸免費,絕沒有一丁點怠慢。
這麼說吧,鼎盛時期,我們鎮醫院住院和陪床的外村人,都被我們莊同病房的病友帶到我家來,一起追電視劇!
第三是氛圍融洽和諧。大夥抽菸、喝水、嗑瓜子,一起說說笑笑,一起隨著電視的劇情發展感慨萬千,或激情澎湃,或愁腸百轉。大家一起對惡霸同仇敵愾、爭先怒罵,對大俠萬分仰慕、稱讚有加!
趕上廣告時間,小孩子們就跟著電視大聲的喊:“豔舞、豔舞,一曲歌來一片情”“沙漠上的綠洲,東方齊洛瓦”“偷襲哇偷襲哇,大家的東芝”……
電視劇也是那時候看的多,《霍元甲》《射鵰英雄傳》《陳真》《上海灘》《 敵營十八年》《再向虎山行》……
那個時候,看的都是“有線”電視,接受訊號還要靠室外天線。一般各家的天線杆都豎在外面院子裡,都是直接砍一棵粗而長直的小樹戳院子裡,就是杆子的主體了。再把買來的天線頭綁在上面,然後順下線來和屋子裡的電視相連。再高階一點的,也有用鐵管子。
那時候的普遍理論是,如果想要電視接收的臺多、影像清楚,就必須要把天線架的高高的。比如我家,就綁了兩棵小樹對接著作為天線杆。
每次電視機一開啟,都要有一個人去抱著杆子,轉,找訊號接受的最佳方向。裡面有人看著影象大聲指揮,“轉!再轉!不行,再稍微轉一點!哎轉過了,往回轉!”一直要轉到影象清楚為止。每天如是,每天都必須重新調整方向。
那時候,看一個村子是不是富裕,就看電視杆子多不多就一目瞭然。也就是說,只要能買得起,基本就都會買。畢竟在自己家裡看的滋味會更愜意。最富裕的村子,滿村子密密麻麻,電視天線杆子豎的跟小樹林似的。
等我上了初中,需要寫好多作業,不能天天看電視了。可是家裡這陣仗,又再沒有了什麼學習的空地。我只好被老媽趕出去,到同學家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