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年級,男孩子,吃飯,寫作業,早起,都需要讓大人催,改掉這些壞毛病
10
回覆列表
  • 1 # 拓展培訓劉教練

    頑皮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思維活躍,聰明,這樣的孩子都喜歡用肢體語言去學習,應該讓他動起來,比方說,在孩子休息的時候,父母帶著孩子擠擠公交車、坐坐地鐵去上班,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工作環境和時間觀念,這要比跟他講道理要好得多。還有,可以利用假期參加一些冬令營或是夏令營,感受一下集體生活,讓他多歷練就好了。

  • 2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關於拖拉,久明老師這樣說:八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所以對他來說,對自己不重要、不是自己特別需要的,做起來當然不情願,行動上也就能拖一會是一會,但初期一般不會出大格,只是比家長理想的預期慢點,但讓拖拉成為嚴重問題或固定習慣的催化劑,卻是家長普遍採用的糟糕做法:催促!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放下焦躁的情緒

    第二、列出不拖拉的標準

    第三、讓孩子愛上你的標準

    具體做法可以參考久明老師的《孩子培育說明書》。

    在我的主頁專欄有介紹

  • 3 # 巧妙媽育兒

    首先孩子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父母要先檢視一下你為孩子做了什麼。

    因為,孩子並非天生會這樣,而是我們家長包辦太多,讓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那該如何教育,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呢?

    1.把權力還給孩子。

    這三件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既然是他自己的事,就讓孩子自己來決定什麼時候做,父母放手,並且相信孩子自己會處理。

    不是說放手就啥也不管,因為孩子已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形成依賴性,一下放手,他會有些茫然。

    可以坐下來與孩子商量,問問孩子的意見,比如說做作業,孩子回家就開始玩,你可以提醒他,兒子,五分鐘後開始做作業了,兒子可能會說,六分鐘。你迴應,好吧,六分鐘,媽媽相信寶貝說到做得到,定好鬧鐘放在孩子身邊。

    當時間到,與孩子擊掌,耶,小戰士立刻進入戰備狀態,祝你順利。這樣一種儀感,讓孩子覺得有趣,也容易激發他進入學習狀態。

    這一切都只是過渡,當孩子主動完成作業,就要表現這一行為,如果沒做到,要耐心等待,不要批評、評價。

    2.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正因為,家長先前的催促,在孩子潛意識中形成,媽媽會告訴我的,不用自己操心。如起床,媽媽會叫我的,不用自己負責,再睡一會也沒關係,這樣的模式在大腦中固化。打破的方法,晚上睡覺前,與孩子商量好,明天起床媽媽只叫你一次。

    第二天一定要堅持頭晚的決定,即使遲到了,也不喊第二遍,讓孩子去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上小學的孩子,實施這一計劃時,可以提前跟班主任溝通。

    當孩子捱了批,也確信媽媽是認真的,他自然回按時起床。

    關於起床,還可以與孩子約定,他喜歡的方式叫醒,孩子喜歡遊戲般的感覺。

    3.與孩子正確溝通,不評價、不貼標籤。

    很多時候,我們會自以為關心、有經驗,而對孩子發號施令,這樣孩子感到不尊重,而對抗父母。

    當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開始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再表達出我們的感受,最後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吃飯,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先別急著去催,吃快點,而是問孩子,寶貝,看起來吃飯不香,是今天在學校遇到煩惱了嗎?

    如果有,孩子可能會吧啦吧啦告訴你,家長認真傾聽,最後給孩子一個擁抱。

    如果沒有,可以聽聽孩子的聲音,看他怎麼說。再告訴孩子,你當時的真實感受。

    如果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就支援他。

    總之,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許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我們無法理解孩子。對於兒子的行為,不要急於去理解,可以試著一點一點去包容。

    有時候孩子是希望媽媽的認可,而媽媽卻只關注他們的缺點,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

    教育是對父母的一種考驗,孩子是一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到,在那些方面還做得不到位,我們就要不斷學習和改變。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綠皮書》為什麼能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