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史如煙
-
2 # 信筆千年
題主可能誤解了“權臣”的意思,或者把諸葛瑾和他的兒子諸葛恪搞混了。
權臣通常含貶義,指權力大到可以威脅皇帝統治並且擅權專政的大臣。
諸葛瑾雖然官至大將軍,但他一沒到權傾朝野的程度,二沒有不臣之心,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
除此以外,諸葛瑾的結局也不算悽慘,他死在任上,算是壽終正寢,死後也得到了歷代史學家給予的高度評價。
諸葛瑾生前身後都有好名聲,人生堪稱圓滿,怎麼能說他下場悽慘呢?
不過,將題主問題中的諸葛瑾換成諸葛恪的話,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回答的。
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符合問題中“權臣”和“下場悽慘”這兩項條件。
因為父親諸葛瑾是朝中大員,所以諸葛恪年輕時便得到重用,剛成年便拜騎都尉,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諸葛恪一開始是伴隨在太子孫登身邊的,後來討得了孫權歡心,孫權開始重用於他,讓他去領兵打仗。
諸葛恪在戰場之上表現優異,因為平定山越有功,被孫權拜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
陸遜去世之後,諸葛恪被封為大將軍,代替陸遜處理荊州事務。
孫權病重之時考慮到太子年幼,想要找值得託付的大臣輔政,他本意覺得諸葛恪過於剛愎自用,但是大臣孫峻堅持推薦諸葛恪,於是孫權便任命諸葛恪為太子太傅,將軍政大權交給了他。
諸葛恪輔政初期政績斐然,深得百姓愛戴,再加上由他指揮的東興之戰大獲全勝,因此他在朝中威望日隆,權勢達到了頂點。
但諸葛恪也因此而生出了驕縱之心,不顧群臣反對起兵伐魏,因而遭受大敗。在大敗之後,諸葛恪擔心威望下滑,開始獨斷專權,經常在百官面前擺威風,動不動就責罰和罷免官員。
諸葛恪的專制行為引發了皇帝孫亮和大臣的不滿,但他權勢滔天,孫亮只能和大臣孫峻商議,用計將他拿下。孫亮假意請諸葛恪赴宴,在宴會上將其殺害。
諸葛恪死後被夷滅三族,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一脈險些因此而絕嗣(ps:因諸葛亮遲遲未生育,諸葛瑾曾將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諸葛恪被誅三族之後,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重新回到諸葛瑾一系)。
回覆列表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選擇輔助吳國,在孫權在世的時候,諸葛瑾其實還是蠻得重用的,諸葛瑾雖然沒有諸葛亮的才能,但是卻有個厲害的兒子諸葛恪,諸葛恪是吳國後期的大人物,一度坐上吳國丞相,權傾朝野,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物,這點諸葛恪比他父親諸葛瑾是強多了,孫權當年就誇讚諸葛恪厲害,成為孫權的託孤大臣。
但是諸葛恪生性傲慢,在掌握吳國大權之後張橫跋扈,本來新城慘敗諸葛恪要付很大責任,但是這傢伙仗著自己掌握朝廷,不僅不承認錯誤,反倒更加獨斷專權,本來吳主孫亮就對他不滿,諸葛恪再這麼一搞,孫亮就有除掉諸葛恪的心思,最終孫亮與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一起設計把諸葛恪誘騙殺掉,諸葛家在吳國被夷三族,可以說諸葛家在吳國算是滅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