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就簡單地答一下。
我的觀點是:耶律留哥之所以效忠於蒙古,是基於他聰明的頭腦以及對天下大勢的準確判斷。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在當時遼東,與他所建的東遼交替並存的後遼(1216年至1219年,耶律留哥弟耶廝不所建)、東夏(1217至1233年,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所建),都在蒙古的打擊下先後亡國,分別存在了3年和26年,只有留哥所建的東遼國,以蒙古附屬國的身份,傳承了四世,存在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直到忽必烈撤藩,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公元1121年,金與崛起的蒙國汗國在野狐嶺爆發大戰,成吉思汗率領十萬蒙古鐵騎,橫掃四十萬金軍,並追襲三日夜,斬俘無數,於是金國精銳盡失,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金國生恐處於遼東的遼代遺民,與蒙古裡應外合,就下了條命令:每戶遼民,必以兩戶女真夾之居住,於是遼民人人自危,金北邊千戶耶律留哥趁機起兵造反,遼民群起響應,不及數月,就擁眾十餘萬。
雖然金軍不斷前來征討,還對留哥開出了“骨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一兩,世襲千戶”的高懸賞,但在蒙古的幫助下,耶律留哥屢敗金軍,甚至逼得屢次兵敗的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戰敗懼誅,乾脆自立為王,是為東夏,也稱大真國。
連番的勝利,使得遼東遼遺民被衝昏了頭腦,對形勢產生了誤判,紛紛要求已稱遼王的留哥稱帝。但留哥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拒絕了。
留哥稱王,與蒙古結盟,進可爭雄天下,退可成為藩國,長保富貴,如果一旦稱帝,則意義已經不同,乃是與金、蒙古分庭抗禮之意,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是新生的東遼所能抵抗的。
如果沒有蒙古鐵騎對金國持續而有力的打擊和削弱,東遼根本沒有機會自立為王,自成一國。
遼民是不管這些的,他們自百年前亡國後,飽受欺凌,如今見遼兵屢勝,便以為遼兵乃是天下勁旅,可以重現大遼昔日榮光。因此民族情緒高漲,屢次勸進。
無奈之下,留哥託病不出,偷偷帶著兒子和金銀禮物,去漠北覲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一則表示自己拒絕帝位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得到蒙古的承認。
成吉思汗對不遠數千裡前來覲見的耶律留哥很是器重,依舊封他為遼王,並賜虎符,留哥也向成吉思汗獻上了東遼國的土地、百姓,從而正式成為蒙古國的藩屬國。
就在耶律留哥覲見成吉思汗期間,留哥之弟耶廝不竟然自立為帝,國號依然為遼,史稱後遼。
成吉思汗並沒有將耶廝不的稱帝反叛歸罪於留哥,反而賜給他大量的牲畜部眾,在蒙古兵的幫助下,留哥先後聯合東夏、北韓聯軍對後遼進行了征討,1219年,蒙古、東遼、東夏、北韓聯軍四十餘萬,攻下了後遼在北韓境內盤踞的最後一個據點江東城,後遼滅亡,東遼得以復國。
就在復國的次年,即1220年,耶律留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歲。
留哥去世後,遼王之位先後傳於其子耶律薛闍、其孫耶律收國奴、其曾孫耶律古乃,至1269年,忽必烈撤藩,東遼國滅。留哥的子孫依然治理著遼東土地,只是不再擁有遼王之爵。
蒙古汗國興起之後,滅國無數,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抵擋蒙古鐵騎,滅國數十,前後三次西征,甚至將戰火蔓延到多瑙河畔,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大陸的絕大部分領土,其國力、戰力之強,曠古爍今。
耶律留哥能在亂世中,在大勝的情況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登帝位,其戰略眼光的長遠,對天下形勢分析之精準,的確不愧為一代人傑。
在這裡我就簡單地答一下。
我的觀點是:耶律留哥之所以效忠於蒙古,是基於他聰明的頭腦以及對天下大勢的準確判斷。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在當時遼東,與他所建的東遼交替並存的後遼(1216年至1219年,耶律留哥弟耶廝不所建)、東夏(1217至1233年,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所建),都在蒙古的打擊下先後亡國,分別存在了3年和26年,只有留哥所建的東遼國,以蒙古附屬國的身份,傳承了四世,存在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直到忽必烈撤藩,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金國懸賞留哥:骨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一兩公元1121年,金與崛起的蒙國汗國在野狐嶺爆發大戰,成吉思汗率領十萬蒙古鐵騎,橫掃四十萬金軍,並追襲三日夜,斬俘無數,於是金國精銳盡失,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金國生恐處於遼東的遼代遺民,與蒙古裡應外合,就下了條命令:每戶遼民,必以兩戶女真夾之居住,於是遼民人人自危,金北邊千戶耶律留哥趁機起兵造反,遼民群起響應,不及數月,就擁眾十餘萬。
雖然金軍不斷前來征討,還對留哥開出了“骨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一兩,世襲千戶”的高懸賞,但在蒙古的幫助下,耶律留哥屢敗金軍,甚至逼得屢次兵敗的金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戰敗懼誅,乾脆自立為王,是為東夏,也稱大真國。
不願稱帝 謁見成吉思汗連番的勝利,使得遼東遼遺民被衝昏了頭腦,對形勢產生了誤判,紛紛要求已稱遼王的留哥稱帝。但留哥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拒絕了。
留哥稱王,與蒙古結盟,進可爭雄天下,退可成為藩國,長保富貴,如果一旦稱帝,則意義已經不同,乃是與金、蒙古分庭抗禮之意,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是新生的東遼所能抵抗的。
如果沒有蒙古鐵騎對金國持續而有力的打擊和削弱,東遼根本沒有機會自立為王,自成一國。
遼民是不管這些的,他們自百年前亡國後,飽受欺凌,如今見遼兵屢勝,便以為遼兵乃是天下勁旅,可以重現大遼昔日榮光。因此民族情緒高漲,屢次勸進。
無奈之下,留哥託病不出,偷偷帶著兒子和金銀禮物,去漠北覲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一則表示自己拒絕帝位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得到蒙古的承認。
成吉思汗對不遠數千裡前來覲見的耶律留哥很是器重,依舊封他為遼王,並賜虎符,留哥也向成吉思汗獻上了東遼國的土地、百姓,從而正式成為蒙古國的藩屬國。
弟弟造反 重定遼東就在耶律留哥覲見成吉思汗期間,留哥之弟耶廝不竟然自立為帝,國號依然為遼,史稱後遼。
成吉思汗並沒有將耶廝不的稱帝反叛歸罪於留哥,反而賜給他大量的牲畜部眾,在蒙古兵的幫助下,留哥先後聯合東夏、北韓聯軍對後遼進行了征討,1219年,蒙古、東遼、東夏、北韓聯軍四十餘萬,攻下了後遼在北韓境內盤踞的最後一個據點江東城,後遼滅亡,東遼得以復國。
就在復國的次年,即1220年,耶律留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六歲。
傳國四世 撤藩國消留哥去世後,遼王之位先後傳於其子耶律薛闍、其孫耶律收國奴、其曾孫耶律古乃,至1269年,忽必烈撤藩,東遼國滅。留哥的子孫依然治理著遼東土地,只是不再擁有遼王之爵。
蒙古汗國興起之後,滅國無數,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抵擋蒙古鐵騎,滅國數十,前後三次西征,甚至將戰火蔓延到多瑙河畔,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大陸的絕大部分領土,其國力、戰力之強,曠古爍今。
耶律留哥能在亂世中,在大勝的情況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登帝位,其戰略眼光的長遠,對天下形勢分析之精準,的確不愧為一代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