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木真165163663

    李如松與洪承疇同外的時期不同,李如松率兵援朝時期,大明王朝的餘威優在,雖然說不上兵強馬壯,但起碼有精兵良將。萬曆皇帝與崇禎皇帝相比。萬曆皇帝顯得老成持重、崇禎皇帝顯得浮躁難耐,大明夕陽西下。到處烽煙四起。盜匪橫行,國事日衰。雖有良將,無精兵可調遣。因為大明已經在萬曆皇帝支援北韓抗擊日本入侵的時候耗盡了國力。留給子孫的是千瘡百孔的帝國。崇禎皇帝接手的是一堆爛攤子,巧婦難倒無米之炊,因為崇禎皇帝國庫空虛。沒有太多的錢糧,可以招兵買馬。他給洪承疇的軍隊,已經是崇禎皇帝東拼西湊省下來最後一點錢糧了,支援她最後一次與清軍決戰了,再也無力拿出錢糧招兵買馬了。因為大明王朝在他的手裡財政已經枯竭了。他所能做的是拆東牆補西牆,洪承疇雖然也是帥才,但是還是那句話,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兵是要用來養的,要有訓練才能上戰場打勝仗。可惜崇禎皇帝給洪承疇計程車兵大部分都是飢腸轆轆。良響不齊,士氣低落,軍心渙散,你想洪承疇再怎麼能幹?也沒辦法指揮這樣的軍隊打勝仗,俗話說得好,炮彈一響,黃金萬兩。士兵連最基本的吃飽都成問題,還要叫他打仗賣部命嗎?哀兵必敗道理大家都知道,你想想看洪承疇當時率領的這樣的軍隊能戰勝虎狼之師的請軍嗎?能打勝仗除非奇蹟出現。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如果對比明末名將李如松和洪承疇,我只能說李如松的軍事能力遠遠超過洪承疇。

    有錯字的標題會很傷害閱讀量的。

    1,一個人的軍事能力的發揮,受到整個國家形勢的影響,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李如松建功立業的年代比洪承疇約早50年。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如松入北韓抗倭獲得大勝,此時雖然是萬曆中期,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的餘威和張居正改革的紅利還殘存著。洪承疇的松錦大戰,從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錦州被圍,到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被清軍攻陷,當時的小冰河期更加寒冷,明朝氣數已盡。李如松佔據天時優勢。

    李如松時代,建州女真還只是一個小部落,明朝仍然牢牢控制著遼東要地。李如松可以順利地透過遼東基地,出擊北韓打敗日本。洪承疇只佔據山海關、寧遠、松山、錦州的一字長蛇陣,很容易被滿洲打中七寸,松山就是這個七寸。李如松佔據地利優勢。

    李如松時代,明朝國內還沒有一片混亂,至少黨爭不烈,農民戰爭不多。到了洪承疇時代,飢餓導致的農民戰爭此起彼伏,朝廷的黨爭也白熱化,明朝到了內外交困的地步。李如松佔據人和優勢。

    2,李如松出身軍事世家,洪承疇僅僅是文人出身

    李如松的父親李成梁,乃至數代家族均是明朝的名將。李如松少年時就隨從父親李成梁參與軍事,系統學習過兵法,考中武進士。

    洪承疇小時候家境貧寒,一度輟學,幫母親賣豆乾,一番苦讀後來考中了文進士。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人的軍事素養。

    3,李如松戰績輝煌,洪承疇戰績慘淡

    萬曆三大徵,李如松獨佔兩魁。李如松都是面對外敵,一個是強悍的蒙古部落哱拜,一個是兇殘的日本倭寇,李如松都戰而勝之。

    洪承疇的戰績主要是剿匪,把李自成他們打得大敗,就是洪承疇的最大戰績了。在松錦大戰中的潰敗,直接導致了明朝對清朝完全沒有還手能力。

    4,李如松在軍事膽略、策略上都優於洪承疇

    對比北韓抗倭和松錦大戰就可以知道。

    李如松率4萬明軍,聯合北韓軍擊敗日本15萬大軍。日本的15萬大軍的戰鬥力絕不低於滿洲的15萬大軍。

    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有23萬明軍,滿洲只有13萬。洪承疇作為主帥,首鼠兩端,不能堅持正確的戰略部署,開始時急躁冒進,後來是大軍潰逃,洪承疇被俘投降了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百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