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89558457651

    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治了。 旁人若果對此不解,笑問此言:“似高還似痴?”那麼請問,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原文出自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擴充套件擴充套件: 1、創作背景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出任杭州通判時,從富陽、新登,取道浮雲嶺,進入於潛縣境“視政”。於潛僧慧覺在於潛縣南二里的豐國鄉寂照寺出家。寺內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境,十分幽雅。蘇軾與僧慧覺遊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 2、全詩賞析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是對“不可使居無竹”的進一步發揮。它富哲理,有情韻,寫出了物質與精神、美德與美食在比較中的價值;食無甘味,充其量不過是“令人瘦”而已;人無松竹之節,無雅尚之好,那就會“令人俗”。 這既是對於潛僧風節的讚頌之語,也是對缺乏風節之輩的示警。接著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會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強暴,直道而行,卓然為人;反之,就會汲汲於名利,計較於得失,隨權勢而俯仰,視風向而轉移,俗態媚骨,醜行畢現。 這種人,往往自視高明,自以為得計,聽不進奉勸,改不了秉性,所以詩人說這種“俗士不可醫”——醫之無效。 :——於潛僧綠筠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贊中秋的詩詞不超過二十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