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眾趣聞
-
2 # 純野生科學家
說來確實奇怪,海洋孕育了生命,但卻沒有孕育出高智慧的文明生物。其實海洋中有些動物很有發展成高智慧生物的潛力,比如章魚、海豚和其它鯨類都非常聰明,只是獨特的海洋環境限制了它們智慧的進步。
人類成功的關鍵遠古人類來到地面,開始用雙腳直立行走。不管人類當時這麼做最初的動機是什麼,它造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改變——我們的雙手解放出來了。從最初的抓握到能用工具製造工具,手的功能一直在拓展。為了更好地控制雙手,人的大腦也開始飛速升級。幾十萬年中,伴隨雙手功能的拓展,我們擁有了想象力、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些進步讓我們最終成為了人類。直立解放雙手→雙手提升腦力→腦力成就人類。
海洋環境的侷限別的先不說,你在海里升堆火給我看看。火的使用,對人類智慧提升意義重大,從開始的烹飪熟食到後來的製陶鍊金都離不開火,它也是人類成為高智慧生物的關鍵之一。
另外海洋環境阻力太大了,這使生活在海洋的動物必須把身體弄成流線形才能較快地移動(章魚是例外,咱留到最後再說)。想要流線體形和強大的推進力,類似胳膊和手的器官就不能用了——它們會製造渦流和阻力,讓動物在海里蝸行,淪為高速獵手的食物。你看孫楊再厲害,他也遊不過最弱的海豚。海洋動物的肢體趨向簡潔流線,功能不斷向速度方面傾斜,這使它們沒有了繼續提升腦力的必要,所以——夠使就得了。
還有一個對哺乳動物不利的條件。空氣導熱性很差,但水的導熱性很強,溫血的哺乳動物想在海水中保持體溫是比較費勁的,這需要它們將食物中很多能量轉化成熱量消耗掉,或者長出巨厚的皮下脂肪來。人類的大腦是能量消耗大戶,每分鐘1.5卡路里,每天消耗掉肝臟儲存肝糖的75%……如果在海里生活,恐怕就沒有這麼多能量供大腦“揮霍”了。
綜合以上原因,海洋環境中是難以誕生高智慧物種的。
奇葩的章魚章魚有三個心臟,足夠支援更復雜的大腦。它們有兩套記憶系統,一個是大腦,另一個記憶系統則直接與觸手上的吸盤相連。就是說,章魚的思維與感覺是分開的,這種獨特的神經構造使它們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擬態、偽裝、潛藏等技能玩得賊六。章魚大腦發達,有5億個神經元,一些種類的章魚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具備了學習能力,種種優勢使它們離高智慧物種只有一步之遙。
但!!是!!
它們的壽命實在太感人了,多數活不過三年。我覺得假如章魚稍微突變一下,把壽命提高到三十幾年,那海洋沒準就是它們的了。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你把人當成智慧生命,從而特殊化是不對的。物種進化的目的就一個:生息按你說的,海底環境複雜得多,生存也更困難,但結果是,海底有很多比人進化的更“完美”的物種了,比如章魚,水母,龍蝦等等。如果你非要按“智商”來劃分,不如仔細想想,你所掌握的知識,哪些是你的原創?不過是學現成的,用現成的罷了。說人是高智商的物種,不過是有一小部分人高智商,以至於改寫了人類這個物種的命運。(以前看過的很有意思的一句話:人與人的差別,有時要比人與豬的差別還大。)而之所以有這一小部分人高智商,與人口基數,社會穩定等等因素都有關係,而這些因素,都是不能在海里完成的。例子一:農耕。回顧人的進化,農耕是必不可少的,海里可能也會有適合的農作物,但我想不出哪個物種會傻到放著大把小魚不吃,而是選擇在海底種地……靠海的漁民比魚聰明,所以漁民不種地。例子二:火。冶煉、狩獵、烹飪都離不開火,但海底點火?好像只有岩漿可以,但岩漿周圍那環境,人都難涉足,更別提從那進化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多是這兩者的衍生物了,比如現代離不開的電,但沒古代又何來現代?所以就沒必要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