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模鬯齋集

    儒家思想以“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理想,任何儒家弟子都有入仕為官的願望,作為官宦家族出身的陶淵明,亦會如此之俗。陶淵明生逢亂世,他的一生經歷了三個朝代、十個皇帝,社會處於空前的大分裂、大動盪的黑暗時期。在這樣的社會中,貪官當道,皇帝昏庸,陶淵明清明治世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從而造成了陶淵明逐漸形成歸隱的思想。

    #慧眼識才萌新作者進階計劃##慧眼識才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 2 # 快樂的寄居蟹

    素有“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一生縱情山水”的陶淵明居然出仕做官??真是讓人驚掉下巴。其實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陶淵明對做官的心態一生分為二個階段。並非一開始就排斥厭惡。

    一,年少學成,意氣風發階段。這一階段他應該和所有天下讀書人一樣,想把滿腹經綸轉為治世利器,造福百姓,“學而優則仕”在古人的意識裡還是有突出地位的。但當時的環境確是不允許的,因為他當時處在曹丕搞九品中正制的年代(這種制度雖然較漢代的察舉制有進步,但水分還是很重,基本上是老子英雄兒好漢,都推薦自己人,陶淵明擅長詩文確不精通人情事故以及出生寒微,所以他做大官沒戲了,只能做小吏。關鍵是他還不齒官場上的逢迎拍馬,沒多久就被針對了,便有了退隱之心。

    二,中年失意,食難裹腹階段。陶淵明生活的時代太差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像走馬觀花一樣,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陶淵明沒有被抓壯丁,應該是他年紀大了,官府看不上,。這一段時間他過得那個慘啊!估計我們今天的人經歷了他的生活,想自殺的心都有了。

    他窮到沒鞋穿(現在再窮還能到垃圾堆裡面撿一雙)量革履,《宋書·陶潛傳》記載:

    陶淵明沒有鞋子,他的好友王弘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他窮到沒有吃飯的工具(現在再窮,我要做直播,買個手機還是可以的,陶淵明搞藝術的,那個時候連一把琴都買不起,沒有琴,他怎麼表演?怎麼養家餬口啊?史書記載,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絃,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反正生活的困難讓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只能摧眉折腰侍權貴,此時他的內心極為痛苦又極為無奈(一切都是為了生活啊!),但古時的文人還是有節氣和傲骨的,他再次幹了八十多天的微末縣官就徹底不幹了,

    最後來幾張田園第一詩人的寫真圖

  • 3 # 渭畔逸人1

    關於這個問題,在校園之時也做過研究。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陶淵明的出仕與歸隱的問題,正好曾經做過相關的論文。

    我們先看看陶淵明的生平,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庶族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曾是東晉大將軍,實權人物,死後追諡"大司馬",權傾一世。然而東晉政權是司馬氏和士族地主共同建立的,特別是門閥制度在東晉時達到頂峰。所以,在陶侃死後不久,陶淵明家族就開始衰落。

    從小接受儒家正統教育的陶淵明,心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心"的抱負。而且以曾祖父為榜樣,出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此時的東晉已經搖搖欲墜,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統治階級卻為爭權奪利,不顧百姓生計。豐富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讓陶淵明陷入了徘徊,再次猶豫。

    陶淵明一生三次出仕,也僅僅做了一些祭酒,參軍和縣令之類的小官,卻又因為理想難以實現,更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加之個性"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率性而為,最終掛冠歸隱。在陶淵明去世不久,劉裕就篡奪了東晉政權,東晉滅亡。

    然而,陶淵明的出仕和歸隱卻是經歷了極為矛盾的心裡鬥爭,對於現實的不滿,無能無力,既然不能達濟天下,那就獨善其身吧,追求心境的寧靜。

    所以,生活中的陶淵明是痛苦的,然而,他卻建立了一個自由,舒適的精神家園。這也正是歷代文人墨客追捧陶淵明的可貴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透過什麼渠道接觸到英雄聯盟的?第一次玩什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