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不冷東京熱

    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有正有副,有多重借鑑意義。

    先說副的。

    (1)房價不可能永遠上漲。

    在上世紀80年末,日本舉國上下,因為日元升值,國內流動性充足,大量的錢被投入到股市和樓市,日本人堅信,日本人多地少,房屋永遠對日本人來說是緊缺商品,價格將會永遠上漲。

    當時,甚至一度出現了東京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極端事態。上帝欲先其亡,必會先讓其瘋狂。但當時,從未遭遇過房地產危機的日本,根本聽不進這些話。他們相信日本是特別的,日本經濟是特別的,日本人甚至也是特別的。然而,當日本央行轉而禁止銀行向房地產企業禁止提供資金的時候,市場流動性緊縮,泡沫終於被刺破,日本陷入了長達20多年的經濟發展停滯。

    現在,東京的不動產均價比北京還便宜,而且日本人也改變了對房屋的態度,不一定要購買,甚至可以終身租賃,因為沒有人再相信,房屋是一個保值增值的商品。

    看了日本的昨天,面對我們今天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到了讓人難以企及的地步,再到二線、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依次瘋狂,難道還不能給我們警醒嗎?

    (2)人口既消耗資源,同樣也是生產力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少子化最為嚴重的國家,被日本定性為“國難”。我們此前一直受的教育是我們人口太多了,對生態環境已經造成了壓迫,所以要計劃生育。這在一定時期內遏制人口過快增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發展,育兒成本,育兒負擔,女性意識的覺醒,人們發現,不是所有世代都希望生很多孩子,甚至要去生孩子。

    日本的老齡少子化是在經濟發展之後才逐漸顯露出的危機,而我們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危機。新生人口的出生過快減少。

    日本的人口老齡少子化對日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永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給我們以啟示,原來人口也是維繫經濟發展重要的活力之源。人口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的重要性,再次讓人警醒。

    (3)腳踏實地做實業,做科研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金融與實體的關係,應該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整個社會投入了較大資源,投入到了科技研發與實體經濟發展裡。日本的家電品牌,半導體,鋼鐵,材料,加工技術,汽車等產業,支撐起了日本的發展,為日本賺取了豐厚的外匯,一度讓美國氣到對日本的鋼鐵,汽車,半導體產業實施貿易戰,這些品牌也為提高日本製造在國際社會的品牌實力奠定了基礎。

    只是到了泡沫時代,日本人上了美華人的當,大量的資金用於購買股票,地產,名畫,世界各地的標誌性大樓,雖然這也是海外資產的保值模式,但當整個社會陷入集體瘋狂,人們覺得賺快錢更爽更容易的時候,當整個社會由實體經濟轉向金融國家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產業空心化問題就出來了。

    這造成了如今日本國內消費不振,產業外移導致國內就業機會減少,但海外日本卻更加繁榮的事態。這給我們以警醒。

    (4)保持民族性格的獨立與實質的獨立,是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

    日本長期被認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現在是第三),然而不幸的是,日本的政治長期被美國左右,受美國保護。這在日本戰後一段時間,確實給日本省略了好大一筆軍事費用,但到了今天,這種美主日隨的形式已經對日本政策的靈活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日本不能夠獨立自主的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不能從自己的根本利益判斷,應該如何去處理一個強大鄰居的關係,導致政策搖擺,甚至逆時代而動,最終日本會意識到,自己是犯了多大一個錯誤。

    而我們不一樣。面對壓力,面對危機,雖然面臨著很多外部因素的掣肘,但我們因為實質的獨立,讓我們的政策有轉圜的工作,讓我們有面對危機的定力,這是我們的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射手座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