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飯睡覺打豆豆,很多人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掏耳朵,雙手好像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無聊的時候就不停地給耳朵“大掃除”。
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安大哥”,而且敬職敬業。你不知道,其實它暗中幫你們幫了很多不速之客。比如說頭髮茬兒、水、小蟲子、灰塵等。所以不要總是頻繁的去找它“麻煩”。
耳屎自己會“溜走”!
頻繁掏耳朵實屬多此一舉,因為耳屎自己會“溜走”!在我們說話、吃飯、打呵欠時,耳屎會隨著下頜運動,藉助面板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頻繁掏耳朵的壞處:
1、容易損傷外耳道面板,讓耳朵越掏越癢
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掏耳朵時容易把面板劃傷,細菌還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你拿掏耳勺或者棉籤棒在耳朵裡動來動去時,還可能會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還會發生外耳道癤腫。尤其是洗頭洗澡、游泳時,由於出汗多、耳內潮溼,感染的機會就更大。
所以,一般沒有必要經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掏就癢得難受,最好控制一下,或用棉籤棒沾些少量硼酸酒精塗抹耳道,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識了,耳朵也不會覺得癢得難受了。
2、耳屎越掏越多!
如果經常掏耳朵、刺激外耳道面板,使面板淤血,增加耳道面板的新陳代謝,造成耳屎分泌增多。
3、手千萬別抖,小心刺傷鼓膜!
如果用棉籤棒、挖耳勺等工具掏的正嗨的時候,自己突然緊張手抖了一下,或者被哪個熊孩子不小心碰了胳膊,鼓膜捅破了,那事情就麻煩了。
其是在給孩子掏耳朵時,如果孩子突然掙扎或因為外耳道受刺激出現了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容易發生。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塊,或誤進雜物,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父母最好不要擅自處理。
4、掏耳朵還會讓你“嗡嗡”耳鳴
大塊的耳屎很容易在掏的時候被搗碎,耳屎碎片如果落到外耳道深部,粘在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耳鳴,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總之,掏耳朵確實有導致鼓膜穿孔的風險,還是希望大家控制下自己不要頻繁掏耳朵。
除了吃飯睡覺打豆豆,很多人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掏耳朵,雙手好像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無聊的時候就不停地給耳朵“大掃除”。
耳屎其實是耳朵的“保安大哥”,而且敬職敬業。你不知道,其實它暗中幫你們幫了很多不速之客。比如說頭髮茬兒、水、小蟲子、灰塵等。所以不要總是頻繁的去找它“麻煩”。
耳屎自己會“溜走”!
頻繁掏耳朵實屬多此一舉,因為耳屎自己會“溜走”!在我們說話、吃飯、打呵欠時,耳屎會隨著下頜運動,藉助面板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頻繁掏耳朵的壞處:
1、容易損傷外耳道面板,讓耳朵越掏越癢
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掏耳朵時容易把面板劃傷,細菌還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你拿掏耳勺或者棉籤棒在耳朵裡動來動去時,還可能會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還會發生外耳道癤腫。尤其是洗頭洗澡、游泳時,由於出汗多、耳內潮溼,感染的機會就更大。
所以,一般沒有必要經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掏就癢得難受,最好控制一下,或用棉籤棒沾些少量硼酸酒精塗抹耳道,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識了,耳朵也不會覺得癢得難受了。
2、耳屎越掏越多!
如果經常掏耳朵、刺激外耳道面板,使面板淤血,增加耳道面板的新陳代謝,造成耳屎分泌增多。
3、手千萬別抖,小心刺傷鼓膜!
如果用棉籤棒、挖耳勺等工具掏的正嗨的時候,自己突然緊張手抖了一下,或者被哪個熊孩子不小心碰了胳膊,鼓膜捅破了,那事情就麻煩了。
其是在給孩子掏耳朵時,如果孩子突然掙扎或因為外耳道受刺激出現了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容易發生。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塊,或誤進雜物,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父母最好不要擅自處理。
4、掏耳朵還會讓你“嗡嗡”耳鳴
大塊的耳屎很容易在掏的時候被搗碎,耳屎碎片如果落到外耳道深部,粘在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耳鳴,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總之,掏耳朵確實有導致鼓膜穿孔的風險,還是希望大家控制下自己不要頻繁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