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合肥胖哥記事本
-
2 # 張家瑛
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才可能有體會有感悟,才有可能將人物、心理等刻畫得很生動形象。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即使在其他書籍看過,或者聽人說過,但是領悟無法很深刻,這樣寫來就無法感動讀者。
所以,好的作品,都是優秀的作者在自己親身經歷中提煉出來的。
作家必須是有夢想的人。
-
3 # 司南趣園
回答是肯定的。當然,得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作家。
當今社會,很多無病呻吟、憑藉似是而非的一些句子,出了一本書就自稱為作家的,這樣的作家,靠的更多的是機緣(或人緣),以及一些寫字的基本功。
真正的大家,要麼有很豐富的人生經歷,要麼有很豐厚的人生閱歷。前者便是提問者所說的豐富的經驗,後者便是對他人經歷的把握。
在我們中國的作家中,有這麼一批人,沒有上過大學,更別說接受大學中文系的專業教育,但他們很多卻成為了真正的作家、大家。比如,王安憶、鐵凝、遲子建、賈平凹、莫言,等等。他們的成功,自然是有天賦的成分,但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特殊的人生經歷。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接受過上山下鄉再教育,是空前絕後的“知識青年”。
獨特的經歷,會造就一個人獨特的視野。他們在青少年時代,與大自然同呼吸,與人民群眾共命運,與黃土地同頻率,縱然那個時候他們還不能拾起筆來寫作,他們的心靈已然被喚起。回城之後,這樣的經歷會成為他們寫作的源泉,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
寫作,只靠閉門伏案肯定是不行的。
法國文學巨匠巴爾扎克,一生經歷非常豐富,也非常艱辛。為了生活,他嘗試過多種職業,當過律師,做過出版和印刷,也開過鑄字廠,等等,當然都以失敗告終。他所經歷過的酸楚與挫折全都轉化為了創作的素材。
除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還善於收集素材。比如寫《朱安黨人》,他便細心研究歷史文獻,親自調查山川形勢和農民生活,訪問親歷者。後來的《人間喜劇》更是堪稱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據說,其中很多的素材都是他參加各種文化沙龍獲取的。
遲子建寫《額爾古納河右岸》(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時,與鄂溫克族一起生活了數月,並且一直堅持記筆記。小說還未寫作,筆記已達幾萬字。與此同時,遲子建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集中閱讀鄂溫克歷史和風俗的研究資料。這此後,才開始創作。
遲子建寫《白雪烏鴉》也是如此。為了還原一百多年前的那場鼠瘟,遲子建查閱了幾乎所有能查到的檔案、報紙等,並依據查閱到的資料在腦海中勾勒出傅家甸的街街角角以及各個商店。
一個作家,想要成為真正的作家,一定要把視野投入到更廣闊的世界。而與更廣闊的世界親密接觸,只有兩個途徑:自己親身經歷,或者看他人經歷(這個也叫二手素材)。兩者同樣的重要。
投入到更廣闊的的世界,心中才會廣闊斑斕。再回頭看花看草,亦能悟出不一樣的真諦;再讀黎民百姓與眾生,亦能有別樣情懷。
所謂功夫還在詩外,寫作正如此。
回覆列表
為什麼很多作家都要長期下基層體驗生活?為什麼很多演員都要為了某個角色去體驗生活,就是因為沒有實際經歷寫出來的作品或者塑造出來的人物是乾癟的、沒有內容的。路遙長期生活在西北,走訪和觀察了很多當地農民的生活,找了很多文革前後的資料和影像,才寫出了《平凡的世界》這樣的好作品,吳京在部隊摸爬滾打了幾個月才塑造出冷鋒這樣的軍人影像,梁朝偉為了拍電影更是練了三年的詠春拳,可見,生活對於藝術創作何其重要,而寫作本就是藝術的一種。
還有個說法叫接地氣,所謂接地氣並不是說多低端多底層,而是從神韻上做到了,一個形似神不似的藝術作品是無法被人接受的,只有做到了神形兼備才是好作品,而寫作更是如此。打個比方,你不是醫生,也不瞭解醫生,怎麼能寫出《急診科醫生》這樣的作品?沒有經受生活的洗禮,又怎麼能夠寫出大格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