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秩和律師147753

    今天讀了,隋代《解方保墓誌》,1999年出土,碑文雄健有力。

    其中寧字的心,少了一點。

    透過痕跡,可以看出,絕不是殘品,也不可能是歲月遺失。

    因此,就存在三種可能:

    一、別字;可能性不大,因為給將軍立碑,絕對是嚴肅+嚴肅的事情,如果有錯別字,絕對的返工。

    二、異體;可能也小,很小。因為異體字不可能不被鍾張二王所知。這裡,我們看一下,不同的異體:

    我們可以看出,異體的心,已經不是心了,而是兩點、兩橫、草頭。

    三、借筆寶蓋的一勾中的點勢,視為一點。

    這個寧字,是一點,還是兩點?以前看到這個字,以為心字最後一點,與寶蓋的最後一點,連在了一起。現在分析,人家寶蓋最後一點,就是多了變化。

    這個寧,乾淨利索,毫無疑義了。

    而且我們看,這個字這麼處理,非常有氣勢。

    字型牢固有力,雖險卻穩。

  • 2 # 西漂族

    關於“寧”字的“心”少一點的問題其實也不復雜,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搞書法的人都知道,在書法創作中,中國漢字在表現中可以說有一條不是規矩的“規矩”,當然,這個“規矩”也不是硬性的,主要還是看本人的意願。筆畫在書法創作中的“增”與“減”古來有之,它不是今人所創。很多中國漢字都有簡體字、繁體字和異體字的區分,如上面所說的“寧”字

    ,簡化字為“寧”,繁體字是“寧”,至於“”、“甯”、“寜”則是異體字,在書法創作中你寫哪個都可以,從上面幾個字中可以看到“寧”字的不同寫法。書法家們在寫“愛”、“慶”等字“心”時可以少“點”也可以不少,但它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書法中有些字的筆畫可以増筆或少筆畫都不算錯,是允許的。學生在學校你要是這麼寫肯定是錯的,比如“駡”你要寫成“罵”老師肯定會訓你,你把“土”寫成“圡”,“國”寫成“囗”,“你”寫成“伱”等老師不氣瘋才怪呢!所以要分場合、分環境、分誰寫。增減漢字筆畫在古蹟、古碑帖和墓誌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因此書法家們寫出的一些字,觀眾以為好象是錯的,心裡一定奇怪:書法家們怎麼也會寫錯字?其實都是我們平時瞭解不多,當然,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不能教錯,不要多筆或者少畫,要嚴格按照漢字的基本筆畫來寫。

  • 3 # 麓風軒

    在魏碑和隋代墓誌中出現的個別字,存在著一些“增加筆畫”或“減省筆畫”的現象,這種現象較為普通,不足為怪,解釋如下:

    1、漢字有一個逐步發展和規範的過程。由於這是古人書寫的文字,距今年代久遠,同現在使用的標準漢字在寫法上有所不同,這也很正常,許多字在寫法上有增減筆畫的情況,如《張猛龍碑》等一些魏碑上也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如圖:

    (魏碑中“霄”字出現的筆畫減省現象)

    2、古代的文字(特別像碑刻、墓誌一類主要來自民間)有精華也有糟粕。對於這些字,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其中有一些字在結構和點畫上的特殊處理,有趣味,有妙想,體現了書寫者的“獨具匠心”,這種可以學,甚至可以給我們啟示,舉一反三。

    (魏碑中“氏”字出現的筆畫增加現象)

    3、有一些特殊寫法的字,對於專門學書法的人來說,可以掌握、認識,但在書法作品的創傷中要儘量少用。現在有一些書家,作品中到處充斥一些異體字寫法,顯得很有學問甚至故意賣弄,這種簡單復古的做法其實不足取。

    (魏碑中“靈”字出現的筆畫減省現象)

    4、甚至還有些字的寫法很生僻,在書法字典中都很難查到,寫出來別人也不認識,影響到正常閱讀的,不宜使用。我們學習古代碑帖時,要注意吸收和繼承優秀文化,不可抓住碑中一些難認難解的字在生活中濫用。

    (魏碑中“使”字出現的筆畫增加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亞運會奪冠後,微博大手爆料RNG將在9月入住鬥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