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giz1674

    根據文獻記載,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中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當時的餃子是與藥用,為了治療當時的傷寒,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所以這也是餃子最先的來源。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餃子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時期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此外,還有“駝峰角子”。宋四水潛夫周密輯《武林舊事》卷六提到,臨安的市場上有“市羅角兒”“諸色角兒”。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餃子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餃子傳到了蒙古,餃子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扁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餃子、哈薩克餃子、北韓餃子等多個變種。 根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最遲在明代已經出現。據《酌中志》載,明代宮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清朝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現晚上23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 在日本和南韓也超級愛吃餃子,他們的餃子一般指煎餃,來源自東北的偽滿洲國時期,傳播到了南韓和日本。 受蒙古西征和元朝的文化傳播影響,蒙古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芬蘭、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土耳其、義大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吃上了餃子有600年之久了,早已成為他們的民族文化。特別是義大利、烏克蘭、俄羅斯三國,餃子對他們來說也是重要的國家級傳統食物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小白想要買車,什麼都不懂的那種,要從哪些方面瞭解汽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