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承認自由法國,當然就是為了儘可能把願意繼續與德國作戰的法華人拉過來。
法國投降以後,英國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整個西歐除了瑞士已經全部被德國征服,而瑞士是德國的洗錢機器;
整個東歐除了蘇聯都是德國的佔領區和僕從國,而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整個北歐除了瑞典都已經向德國俯首稱臣,而瑞典是德國的礦產基地;
南歐……不說也罷,只有德國的盟友義大利是大國,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國,德國未來的開胃甜點。
自由法國的宣言和旗幟
這個時候,逃亡到英國的法國陸軍次長戴高樂挺身而出。1940年6月22日,法國的貝當政府正式向德國投降。戴高樂得知後立刻在倫敦發表宣告,譴責貝當政府的投降行為,同時,宣佈成立“自由法國”。幾天之後,英國正式承認戴高樂為“一切自由法華人的領袖”。戴高樂所從事的建立自由法國的行動,便被人們稱為“自由法國運動”。
自由法國軍隊士兵在審訊德國俘虜
所以,不僅僅是戴高樂需要英國的承認,英國更需要自由法國這個盟友來鼓舞士氣、同時動搖法國跟隨德國的決心。
但是,自由法國除英國承認外,還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在法國南方小城維希成立的法國政府仍被認為是法國的合法政府,即使在倫敦的法國大使館也還保留了一個領事,負責與英國官方聯絡。
自由法國坦克部隊
為此,英國做了許多看似虧本的買賣來幫助自由法國擴大實力。出錢出兵幫助自由法國奪取許多法屬殖民地——查德、喀麥隆、剛果、烏班吉、加彭、法屬印度——作為自由法國的基地;將一部分被英軍扣押和俘虜的的法國軍艦交給自由法國……
在英聯邦的支援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了“自由法國”的合法性。使其從一文不名的流亡政府成長為與維希法國分庭抗禮的政權。到1943年,自由法國的軍隊規模已經成為僅次於美英的第三大盟軍。
自由法國空軍部隊
維希政府的艦隊為抗拒德國接收而自沉
而對維希法國的分化策略也取得了成功。有了自由法國這條後路,這個政權對德國始終若即若離,最後更是寧可將海軍全部自沉也不願意被綁上德國的戰車。
自由法國軍隊最早以殖民地的阿拉伯人和黑人為主
不僅僅是自由法國,出於同樣的理由,英國慷慨接納了所有不願意屈服德國的流亡政府:
盧森堡女大公夏洛特曾在加拿大和美國多次演講,呼籲羅斯福總統放棄孤立主義、援助歐洲各國的抗德事業;她那小小的內閣則在倫敦從事宣傳活動,還編練了一支幾十人的“自由盧森堡”武裝。
比利時首相皮埃洛在倫敦組織的流亡政府得到了比屬剛果殖民地的承認。英國方面也將1940年轉移到倫敦的部分比利時黃金儲備交給皮埃洛排程。流亡政府編練了一個旅的陸軍、一支特種突擊隊和兩個空軍中隊,參與了反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在1940年5月攜內閣成員飛往倫敦。撤往澳洲的殘軍編組了兩個轟炸機和一個戰鬥機中隊,參與太平洋方向的反攻;經法國撤退到英國的部隊則重組為一個步兵旅和三個空軍中隊,參加了反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波蘭參議院議長拉茨基耶維奇在巴黎組建了流亡政府,以獨立戰爭名將西科爾斯基為總理。透過徵募僑居西歐的波蘭公民,他們在半年內重建了四個師又兩個旅的陸軍以及四個中隊的空軍,開戰前抵達英國的部分海軍艦艇也向該政府效忠。
希臘國王喬治二世國王帶著內閣在埃及開羅落腳,麾下有數千名陸軍官兵以及海軍主力。
此外還有挪威國王哈康七世、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等流亡政府。
總而言之,英國對自由法國的承認就是英國式的統一戰線政策,目的是爭取儘可能多的盟友來共同抵抗德國的侵略。
英國承認自由法國,當然就是為了儘可能把願意繼續與德國作戰的法華人拉過來。
法國投降以後,英國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整個西歐除了瑞士已經全部被德國征服,而瑞士是德國的洗錢機器;
整個東歐除了蘇聯都是德國的佔領區和僕從國,而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整個北歐除了瑞典都已經向德國俯首稱臣,而瑞典是德國的礦產基地;
南歐……不說也罷,只有德國的盟友義大利是大國,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國,德國未來的開胃甜點。
自由法國的宣言和旗幟
這個時候,逃亡到英國的法國陸軍次長戴高樂挺身而出。1940年6月22日,法國的貝當政府正式向德國投降。戴高樂得知後立刻在倫敦發表宣告,譴責貝當政府的投降行為,同時,宣佈成立“自由法國”。幾天之後,英國正式承認戴高樂為“一切自由法華人的領袖”。戴高樂所從事的建立自由法國的行動,便被人們稱為“自由法國運動”。
自由法國軍隊士兵在審訊德國俘虜
所以,不僅僅是戴高樂需要英國的承認,英國更需要自由法國這個盟友來鼓舞士氣、同時動搖法國跟隨德國的決心。
但是,自由法國除英國承認外,還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在法國南方小城維希成立的法國政府仍被認為是法國的合法政府,即使在倫敦的法國大使館也還保留了一個領事,負責與英國官方聯絡。
自由法國坦克部隊
為此,英國做了許多看似虧本的買賣來幫助自由法國擴大實力。出錢出兵幫助自由法國奪取許多法屬殖民地——查德、喀麥隆、剛果、烏班吉、加彭、法屬印度——作為自由法國的基地;將一部分被英軍扣押和俘虜的的法國軍艦交給自由法國……
在英聯邦的支援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了“自由法國”的合法性。使其從一文不名的流亡政府成長為與維希法國分庭抗禮的政權。到1943年,自由法國的軍隊規模已經成為僅次於美英的第三大盟軍。
自由法國空軍部隊
維希政府的艦隊為抗拒德國接收而自沉
而對維希法國的分化策略也取得了成功。有了自由法國這條後路,這個政權對德國始終若即若離,最後更是寧可將海軍全部自沉也不願意被綁上德國的戰車。
自由法國軍隊最早以殖民地的阿拉伯人和黑人為主
不僅僅是自由法國,出於同樣的理由,英國慷慨接納了所有不願意屈服德國的流亡政府:
盧森堡女大公夏洛特曾在加拿大和美國多次演講,呼籲羅斯福總統放棄孤立主義、援助歐洲各國的抗德事業;她那小小的內閣則在倫敦從事宣傳活動,還編練了一支幾十人的“自由盧森堡”武裝。
比利時首相皮埃洛在倫敦組織的流亡政府得到了比屬剛果殖民地的承認。英國方面也將1940年轉移到倫敦的部分比利時黃金儲備交給皮埃洛排程。流亡政府編練了一個旅的陸軍、一支特種突擊隊和兩個空軍中隊,參與了反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在1940年5月攜內閣成員飛往倫敦。撤往澳洲的殘軍編組了兩個轟炸機和一個戰鬥機中隊,參與太平洋方向的反攻;經法國撤退到英國的部隊則重組為一個步兵旅和三個空軍中隊,參加了反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波蘭參議院議長拉茨基耶維奇在巴黎組建了流亡政府,以獨立戰爭名將西科爾斯基為總理。透過徵募僑居西歐的波蘭公民,他們在半年內重建了四個師又兩個旅的陸軍以及四個中隊的空軍,開戰前抵達英國的部分海軍艦艇也向該政府效忠。
希臘國王喬治二世國王帶著內閣在埃及開羅落腳,麾下有數千名陸軍官兵以及海軍主力。
此外還有挪威國王哈康七世、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等流亡政府。
總而言之,英國對自由法國的承認就是英國式的統一戰線政策,目的是爭取儘可能多的盟友來共同抵抗德國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