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帖木兒

    一般來說,不可以。

    人類自然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儘量高效和有趣的交流,而不是追求絕對的嚴謹。通常,每種語言都有二義性。一般來說,從嚴謹性來說(二義性越少越嚴謹),中文弱於英文,英文弱於拉丁文。反過來說,中文比英文和拉丁文有更多的二義性,除了因此而有更多的"語帶雙關"(所謂博大精深)之外,也會有一般意義下更高的表達效率。也就是說,在不追求絕對精確的前提下,不嚴謹的語言在傳遞資訊的效率上其實是佔優的,比如常見的現象:同樣的內容,中文往往較短。

    但數學(也包括很多科學)場合,嚴謹性的要求遠高於"一般意義"下的人類交流,甚至,是要求絕對意義下的嚴謹。因此,幾乎所有人類自然語言都無法滿足要求。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數學語言,或者說,邏輯語言,形式語言,符號語言。

    這種形式化的邏輯符號,始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是第一位集大成者。而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運用這種數學語言對幾何問題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成規模的普遍的嚴謹的論證。因此,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一直被視作數學的範本。

    而文藝復興以來,以牛頓為代表的數學家進一步發展和規範了這種數學語言,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規範。

    其中較為極端的分支是純形式化符號化的邏輯表達,最初希爾伯特等形式主義大師曾極力推廣,不過後來哥德爾證明了這種語言無法覆蓋所有數學問題,但這個嘗試依然意義深遠,尤其是在如今的ai時代,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讓機器(而不是人)思考更有效率的語言。

  • 2 # 老王頭兒

    數學的思想,觀點,都是透過常規語言表達和傳播的。這幾乎是唯一的途徑。但是常規語言本身有侷限性,主要指日常語言存在模糊,歧義,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完全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規語言表述數學的證明甚至理論體系並不妥當,甚至不太可能。這樣做,一是表達的過程可能會很繁瑣,使讀者不易理解;二是可能會造成誤解,反而達不到目的。從哲學著作中就能看出這些問題。哲學語言都很繞口,很難理解其真正的含義。有時甚至多次反復閱讀,也未必能準確理解。因為哲學的道理和人類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卻又不得不用日常的語言去表述。哲學著作的難讀難懂由此而生。

    數學僅次於哲學。包括數學家在內,沒有人認為數學簡單易學。數學討論的物件並不固定。比如,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數學和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數學就有很大差異。很多新的數學分支以前都是不存在的。但無論如何,數學討論的問題和範疇僅限於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學結構。無論客觀世界中出現什麼樣的複雜問題,數學總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去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既然如此,數學就有了自己的特點。它不會照搬哲學研究的慣例,而是有一整套自己的做法。畢竟數學不是哲學。具體地講,數學有自己特定的符號體系,特定的專業化語言,特有的理論框架。……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清晰準確地表達數學的思維,數學的理論,數學的知識體系,……在圈外人看來,數學著作猶如天書。但在學數學的人看來,非如此不能準確地表達數學思想。

    數學中的定義,公式,定理,以及各種命題,……都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核心內容。表面上抽象的形式其實是經過客觀事實的嚴格檢驗的。它們都是以非常簡潔的方式出現的,但卻能準確地解釋客觀世界。數學的魅力也在於此。看上去很簡單的表述,卻能夠刻畫自然界的本質和規律。數學的抽象,嚴密,和它的廣泛應用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不能隨意分割。

    數學是人類社會的文化現象。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正規化。不是誰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數學的正規化是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的。中國古代數學成就輝煌,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系統。終究還是全盤西化,接受了世界數學發展的潮流。從這裡也能看出,數學的正規化有非常巨大的穩定性,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宅基地在我老公名下,老房子婆婆要平分給老公和他哥哥?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