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申太玉

    中國產車這幾年,確切講是這5一6年實現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大多看到的是外觀設計,的確中國一手企其實更懂中國審美,結合引進大牌設計師,車確實越來越漂亮。但這是外在的進步,內在的或長同樣巨大,從三大件質量,到科技含量,到先進技術,再到裝配裝置工藝,自動化水平都追趕甚至是看齊了老牌歐美日車企。所以說中國產車還是值得肯定的。

    但為啥中國產越來越好,份額卻越來越低呢?我覺得就是中國產品牌在形象升級建設這一塊,沒能趕上華人的消費升級速度。因為,在中國,車不僅是代步工具,它還彰顯身份,顯示財力,助力社交的職能,好多華人之前買五菱,買長安,實力提升以後,換去也從幾萬的車換到十幾萬,甚至是更貴的車。而中國產品牌目前能突破20萬+的屈指可數,且都銷量平平。主要是有很大一部分買車人是面子在作怪。這也不能,難怪消費者也是因為中國產車的品牌建設步伐不夠快,支撐不起消費者的其他社交方面訴求。另外,合資車的價格也在不斷下探,蠶食之前中國產車優勢價格區問份額。

    以上原因造成了中國產車雖然在不斷進步,份額卻在逐步下降。覺得就像彩電冰箱一樣,華人當以實際行動去支援中國產發展,中國產品牌才有資金和動為儘快成長為世界品牌。中國!有這個實力!

  • 2 # 四哥會說車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中國產車,不光在外型上有了自己的設計理念,更符合華人的審美標準,在也不是以前那種一味的模仿。在配置方面,比合資車更加的豐富,讓我們能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在三大件方面,現在中國產車進步也非常的明顯。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產車這幾年的大量投入,提高工藝和質量,打造出外型時尚,配置豐富,質量更加可靠的汽車。

    在前不久,國內汽車企業,都公佈了自己的乘用汽車在2020年的汽車銷售成績。

    除了長安、奇瑞、一汽等三個品牌,基本銷量都是有很多下降。雖然這幾年作為國內汽車“三巨頭”的吉利、長安、長城,銷量都在100萬級別。但是在國內汽車銷量中的佔比,卻在下降。具最新訊息,在2020年中,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是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

    在SUV方面,去年雖然前十中,有三位被中國產車佔據,但是比例確實在下降的。

    在轎車銷量方面,在前十排行榜中,就只有吉利汽車的EMGRAND EC7,在銷量上排進了第八位。

    最近兩年,受到中國產車在銷量的增加和價格優勢方面的壓力,合資車也採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降價,來確保自己的銷量。

    並且在加上華人對中國產車的認知上,還是存在中國產車質量差,不如合資車的觀念的影響。也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買合資車比買中國產車有面子等的影響。使得在汽車購買中,合資品牌的汽車銷量,大大高於購買中國產車的銷量。

    所以在中國產車質量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銷量上還是不如合資車。

  • 3 # 唐伯虎點溫香

    中國產車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成型的售後,零件和保養的價格跟合資車,有得一攀!你憑什麼啊?而且小毛病超多!如果在保養和維修方面,能夠大幅度下調,使得家家戶戶都能開的上,養的起!誰還會買合資車啊!

  • 4 # Z7818

    中國產當自強!加強細節/不要光專注車體出來就好,,做工真的不盡如人意!咱之前買的是合資車,,開了六年,除了高速被追尾外,,整車同剛買時沒很大的變化,,二手車賣去時都很驚訝!七萬多公里,,車況非常好!現在為支援中國產,(咱也有一顆愛國之心)換了中國產車,真心話,,同之前的車還是有質的差距!有些不盡如人意!希望中國產真能努力/否則會把愛國的一片熱忱之心給涼了

  • 5 # 順其自然知足者常樂

    很簡單!市場就這麼大,競爭又這麼大,原來汽車市場這塊蛋糕基本都被合資車跟進口車所壟斷,現在中國產車能夠分得一份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汽車品牌之間的競爭,自然會減少個自的利益!

  • 6 # 石家莊萬通汽車學校

    中國產車市場份額一直在漲!

    很欣慰,現在在大街上,自主品牌的車型越來越多了。消費者對自主品牌車型的認可,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應了自主品牌在近些年的飛躍進步。但捫心自問,與其他合資品牌相比,目前的自主品牌在整體上,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呢?是不是正如銷量上反應的一樣,超越了合資品牌的整體水平呢?

    自主品牌整體銷量到底如何?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合資品牌中,最大銷量為2,019,430輛,佔據著9.0%的市場份額;相對的,最低的銷量也有746,090輛,佔據著3.3%的市場份額,前五個合資品牌的總銷量為6,636,846輛,佔據34.8%的市場份額。而反觀自主品牌,最大銷量為1,473,305輛,佔據著6.6%的市場份額;相對的,最低的銷量也有655,999輛,佔據著2.9%的市場份額,前五個自主品牌的總銷量為5,153,461輛,佔據23%市場份額。

    可以看到,在宏觀層面,從主流品牌來看,兩者的差距不小。但很欣慰,自主品牌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已經超出教授心中的預期,且慢慢的得到擴大。

    主流與邊緣品牌,差別甚大

    說完了主流的自主品牌,當然也不能忽略掉其他一些品牌,邊緣化品牌最有代表性。在整個自主品牌中,我們可以發現,主流的自主品牌與邊緣的自主品牌,兩者差別非常大。舉個簡單的例子,海馬,曾經風光的品牌,在2018年裡,銷量成績上僅僅為67570輛,還不如一款熱銷自主品牌車型的零頭。而在事實上,類似這樣的自主品牌,還不在少數,一抓是一大把。在2018年,北京製造、陸風、天津一汽的銷量分別是8151、18800、17540輛。

    但實際上,作為早期自主品牌的代表,是有著很多故事與風光的。在2001年的時候,憑藉著

    福美來(引數|圖片)車型,海馬嚐到了甜頭。並且,福美來與Excelle、伊蘭特,還被稱為中國“新三樣”呢。上下之間的起伏變化,只因技術之間的差別。

    (陸風所搭載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

    外觀設計水平不再經常被人所詬病,但也不排除一些品牌的設計水平,至今被人所詬病,而實質的技術更是讓消費者捉急。邊緣化或者接近邊緣化車型,在汽車三上大件上,還是採用著合資品牌的落後技術,比如三菱。在自主品牌中,陸風、眾泰、獵豹、東南等汽車,都不同程度上的使用三菱發動機。舉個簡單直接的例子,陸風的X7所搭載的1.5T發動機就是瀋陽三菱生產的,有著一致的共性,油耗高且動力輸出弱。並且由於模仿其他車型的緣故,在火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無人問津,再次證明了車型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品質。不過,有不排除一些運用好的品牌和車型,

    哈弗(引數|圖片)等品牌在此前也是有搭載三菱的發動機,比如

    H5(引數|圖片),型號為4G63S4T的發動機。

    而在一些主流的自主品牌中,發動機與變速箱等,都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並且還有著業內很高的水平。比如長城,在2006年的時候,推出國內首款電噴高壓共軌柴油發動機;僅過兩年,2008推出的全鋁合金自然吸氣發動機,具有“中國芯”的稱號;而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等興起時,在2011年,又推出1.5T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隨著時間的加深作用,時下帶有CVVL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的1.5T發動機,已經非常成熟了,並且榮獲“中國心”2017年度十佳發動機。在動力輸出效能上,與一些自主品牌相比,有些優勢的同時。在合資品牌中,甚至可以媲美。

    但事實上,一些主流的自主品牌,三大件可以媲美一些合資品牌。但在自家陣營上,能拿得出的“好貨”比較少,更別說其他一些自主品牌了。

    15萬SUV打天下,向上走不簡單

    主流與邊緣化品牌銷量好壞與否,全憑車型的產品力,產品力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往大的方面來說,可能是汽車三大件的水平,以及各個配件之間的協調合作能力。而往小的方面來說的話,可能是定位準確是否有很大的關係,再者,車型是否滿足消費者在該價位上的好選擇。

    碰上SUV紅潮,我們可以發現,自主品牌幾乎一致的主攻15萬以下的緊湊型SUV。一方面,這價位的消費者基數大,另一方面,合資品牌在該領域中並未有太多的涉及。歷史原因、價格預算、品牌影響力等諸多因素,使得自主品牌的主銷車型都集中在15萬以內的SUV。就像是90年代的中國一樣,人口基數大,尤其是年輕勞動群體,人口紅利讓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價格一去到自主品牌的天花板,結果就顯得糟糕些,因為靠價格和配置的優勢,已經不足以打動消費者了。

    H6(引數|圖片)一款車型。除此之外,上汽榮威也是靠著

    RX5(引數|圖片),一款網紅車型打天下。其他合資品牌,旗下大部分的車型都是暢銷車型,各車型的產品力較為均衡。但情況還不至於集中,榮威新推出的i5緊湊型轎車,轎車與SUV都能有很多的發揮,同時還有其他的新能源車型,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分擔銷量。欣慰的是,這種情況正在慢慢的改善。

    這裡就要提到近些年自主品牌的向上了,吉利和長城為代表,順勢推出領克和WEY。在剛開始的階段,兩者都有比較高的市場反饋。但熱度過後,回到了正常狀態。現在平均月銷量在1萬輛以上,成績算得上合格。再向上走,瓶頸也就越來越大了。其實,在這之前,自主品牌向上的發展,有著失敗的例子,比如之前奇瑞旗下的觀致。諸多例子,均證明向上的不易。

    新能源彎道超車,依然處於政策導向型模式

    政策、經濟、排放、限行等諸多因素,造就了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強大需求。而據EVSALES外媒公佈的2018年全球銷量前二十的新能源車型中,中國品牌就佔據了6個。基本上,這些車型都是在國內銷售的,可以說自主品牌彎道超車有了些奏效。但面對國內相對比較複雜的因素,新能源車型銷量不錯的前提下,真的是因為車型效能及品質出色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現階段,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發展,都是有著國家的政策補貼。對於“肥沃”的補貼金額,很多自主車企當然不會放過。補貼金額遠遠高於研發投入的情況,經常發生。比如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上半年中,其營收為56億,但新能源研發投入僅為400萬,所佔的比例僅為0.071%。對於這個數字,難免會讓人心頭一簇。所以,目前階段還是以政策導向型,只是,這個模式將會被弱化,補貼退坡已經正在實施。

    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在新能源車型中,還是有不錯的車型的。比如比亞迪,旗下的e5、秦Pro、唐等車型,都有著比較不錯的口碑及銷量反饋。

    研發投入的差異

    最後,便是談談自主品牌的研發投入問題。眾所周知,研發投入金融的大小,對於車型的技術或車型更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的資料顯示,我們可以看到大眾集團以131億歐元的研發投入,在全球的研發投入中,位列第3名。接下來分別是戴姆勒、豐田、福特,以87億、79億、67億,位列第10、12、14名。而在自主品牌方面,則有12家品牌入圍前700強,上汽集團以13.34億歐元的投入,位列第104位;緊跟著是比亞迪,以7.60億歐元位列182名。

    可以發現,在研發投入來說,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深入,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等方面技術,都是車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攻內容。

    碰上時代與政策的機遇,一些自主品牌抓住了稻草,逐步的縮小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形成一種雞頭鳳尾之勢。而一些品牌車型還在原地踏步,甚至往後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車型一直暢銷的原因,必定是產品力過硬。靠價格靠配置等初始手段,在往後的競爭將會越來越不奏效。目前,自主品牌向上發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對於彎道超車,新能源恰恰是巨大的風口,但不能總依賴政策。總歸一句話,產品實力才是最牢固的。

  • 7 # 徐磊67493806

    從技術到裝配,從設計到材質, 從科技到理念,都已經成熟,選擇是根據客戶消費水平而定,百姓也可以選擇購買適合自己的產業,選擇沒有侷限性。

  • 8 # 時代磊磊

    中國產車做工還是質感都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價格也上去了,以前中國產車很少超過十萬這個界限,但是現在看看?

    到達這個價位了,只能說選擇太多了,中國產車的優勢越來越低了,憑良心說中國產車的核心還是有差距,但是價格差距越來越小,而且這幾年中國產車最大的改變就是外觀和內飾,對於核心三大件進步不大。更新換代比手機還快,一個車型根本沒有長時間的技術沉澱,走量而不是走品質。

  • 9 # 科陸萬俊

    還不是華人的消費觀念!在價格承受範圍內,優先合資。現在合資也看到中國產的崛起,所以價格也在持續下降,和中國產價格差在降低。不光是汽車,在其他很多行業,只要進口品牌或合資品牌的產品價格一降,銷量就蹭蹭的上來了。所以希望華人能響應鄭強教授說的話,多買國貨,讓民族企業有更多的收入來持續開展研發,任何一個品牌的強大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加油,我的國,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寶媽如何用三個月的時間從150斤減到11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