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權臣是貴族政治的產物,唐朝貴族就開始弱化了,五代十國的李世民,貴族基本被屠戮殆盡,沒有了貴族,皇帝可以擁有決策權,可以把權力分割得足夠細,一個人擁有的權利也就無法威脅皇權了。

    我們來看看東晉,

    西晉滅亡後,整個南方是無主的,或者說,是在門閥士族手裡的,琅琊王司馬睿跟著大士族王導衣冠南渡後,南方計程車族根本不買賬,於是王導提議,司馬睿坐在馬車上,王導給他牽馬,在建康城遊街,江南士族看到王導牽馬,馬上跪拜司馬睿,於是司馬睿就成了晉元帝,東晉建立。

    顯然,東晉王朝是在幾個大士族的擁戴下建立的,幾大貴族就成了帝國股東,聯合執政,皇帝跟傀儡沒區別,也就有了奇怪的現象,“王與馬共天下”,王導的從弟王敦造反了,皇帝也拿王家沒辦法。

    這就是貴族,再拿司馬懿篡位說事,司馬懿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兒子九人,孫子輩的幾十人,司馬家族數百人,司馬懿久經沙場,門生故吏遍佈朝堂,這樣的大家族,皇帝殺了司馬懿又有什麼用呢?

    而貴族政治時代,這樣家族朝堂上很多,他們有自己的軍隊,依附人口數十萬,他們壟斷仕途,出生就預示著未來是高官,這就變相的奪了皇帝的人事權、軍權。

    沒有了人事權和軍權的皇帝,能有多大權力?

    而宋朝開始後,貴族退出了歷史舞臺,皇帝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個的貴族,一個個的股東,而是科舉取士的打工仔,他們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個家族,他們的權力不能世襲給子孫,這樣皇帝跟她們鬥爭是,會有天然的優勢。

    而且,皇帝可以透過官制改革,把原本一人的權力,分割得足夠細,這樣一個人擁有的權利就很小,比如今天,一個省的權力分割成十一份,一個人的權力就不能抗衡中央了。

    這樣臣子權利再大,也無法抗衡皇權了,

    至於宦官,宦官從始至終,都是皇帝有意提拔的,是作為皇帝的助手出現的,他們從來都沒有威脅過皇權,

  • 2 # 按落雲頭

    1.宋,明,清都是文官體制。兵部發文,武將臨時認命,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戰爭結束交換兵權,很難形成兵變。2.封建統治以儒教為統治思想工具,宋後理學盛行加上明清八股取士等鉗制了文官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

  • 3 # 蛇狼王

    能當權臣的都有軍隊,能控制軍隊的是糧餉,以前都是將軍自治,趙匡胤自己就是將軍,所以他不許將軍自治,從宋開始朝廷才是真正控制住軍隊了,所以自宋以後沒有將軍能反的~

  • 4 # 德厚致遠

    宋朝雖然消弱了藩鎮割據勢力,取消了宰相坐而論道制,變為宰相立而奏疏,卻也偏面地失去文武宰相制衡,宰相權力獨大,已經到了專權的地步,南宋的秦檜、湯思道、史彌遠、賈似道,已不僅僅是權臣,雖沒有謀朝篡位,卻也把皇帝玩弄成傀儡,更陰險的是以賣國求榮吃裡扒外來保權固位。

    中國的社會發展,促使政權的演變,上古之時,堯舜克明峻德,以德服人者王,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論功封賞以王道治國。春秋時期,以力借仁者霸,變禪讓製為分封制,制定禮義而法於四方,以霸道治國。戰國時代,周室威望衰弱,諸候恃強凌弱,互相吞併,所謂春秋兩百四十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攻伐侵戰,屢見不鮮。

    秦始皇統一中國,為中國的歷史文明開創劃時代的界限,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加強了皇帝中央集權,可隨之又萌發了外戚、權臣、藩鎮、宦官亂政,也是禍國敗政、危國害民、改朝換代的根源。

    到大明王朝的建立,朱元璋感覺到君權與相權的衝突,廢除宰相制,設六部內閣,卻又增設內廠,無形中又加大了宦官權力,成為猖獗跋扈的特務組織。到了滿清,儘管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卻沒有像漢、唐、明朝各代所謂歷史上最頭痛的外戚、宦官、藩鎮等禍國殃民的大亂出現,女禍也只是晚清後的慈禧的腐敗墮落,以及滿清的閉關鎖國,使中國內憂外患,徹底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壁掛爐暖氣片用什麼材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