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卡153
-
2 # 翊翊浩浩尉尉
這與國土面積大小無關,戰國後期,六國在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秦統一六國的步伐逐步加快,楚國滅亡主要有如下幾條原因:
一、在與楚國的自身君主的原因,因為楚國雖然國力強大但是它的君主除了楚莊王之外其他的都能力平平,甚至有些昏庸至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使楚國長期處於君主昏庸無能,奸臣當道的局面。這就如同一個人擁有著巨大的財富但是不懂得如何去合理的運用,只懂如何去浪費.而秦國卻不同了,它歷代名君輩出,任用賢能,使原本弱小的秦國迅速的崛起。
二、秦後來統一之勢在即,楚隨有能征善戰之將也無能為力.但是楚國的國力強大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秦要滅它竟要用60萬大軍是秦滅六國中用兵最多的。
三、楚國參與的戰爭太多了,而且規模太大了,公元前506年可以說是楚國的轉折點,柏舉之戰,吳國軍隊攻入楚都,大敗楚軍,幸得秦軍營救,可是楚國領土大為減少,淮河以南,合肥以東土地全部被吳國攻破,後來被越國佔領。柏舉之戰後,楚國力量大減,再也無力參加中原大戰。到了公元前389年,吳起變法,楚國元氣稍有恢復,北並陳、蔡,奪回楚方城已北至黃河一帶土地。此次戰爭規模極大,也引起了秦、齊等諸侯國的注意,在前323年,楚國一舉打敗魏國佔領了8座城池,威懾齊國。前306年,楚越大戰,越國被楚國滅亡。還有最致命的,導致楚國滅亡的是前278年,秦將白起在消滅巴蜀兩國之後,開始南侵,大舉進攻楚國,將鄢郢攻破,楚國500多年的都城就這樣被攻破了。
楚國力量大減,再加上當時楚國君王楚懷王被騙到秦國,人心惶惶。白起運用水攻法,大舉攻破郢都,淹死了10萬軍民,很快,楚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楚方城以西土地全部被攻破,而此時“禍不單行”楚國內部爆發農民起義,浪費了楚國的時間,也使楚國開始不堪一擊。
不久,楚國又一次被秦軍大舉攻破,楚方城、湖北全省、貴州全省、湖南全省全部被秦國攻破,楚國大為震驚,趕緊遷都於壽春(今安徽壽縣)以求避禍。前257年,楚軍又再次開動,與魏國、趙國一起,擊敗秦軍。前250年,楚國滅掉了可憐的魯國。前250——前225年,楚國都沒有發生大事。前230,秦滅韓;前229,大敗趙軍;前228,滅趙;前225,大舉破燕;前225,魏國滅亡;前225,楚軍大敗秦軍,7個秦國都尉被殺,楚軍大勝;前223,楚國滅亡;前223,燕國滅亡;前223,代國滅亡(趙國公子趙嘉所建立的);前222,秦軍滅掉楚國殘餘勢力和南韓殘餘勢力,以及越國殘餘勢力;前221,齊國滅亡,秦國統一。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卻在回答時才發現無從下口。
從整個中華文明歷史更替來看,所有的朝代更替都是北方淹沒南方。秦北楚南,無例外乎。
再從兩個國家角度看,明面上國與國之間是綜合國力的比較,然而根本卻是文明的優劣對比,在同是我中華文明的框架下,那就是文化程度和文化差異之間的比對。
楚國能夠地大是因為當時的長江南是被中原華夏列為蠻夷之地的,不像是中原諸國祖宗禮法正統傳序。楚只能稱王而不能稱公,並且楚王一世還是自封的野路子出身。
秦雖然也是地處關外,不受中原諸國待見,但秦公是周天子分封諸侯時與中原諸侯並列的正統傳序,在崇禮的周朝即使是春秋戰國的亂世,秦公的發言權和表決權都是最頂級的。
從文化角度,楚雖有屈原風騷的大才,也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血性,楚文化也有其獨領風騷的風情,但其文化只能屬於地域性侷限於其區域內的影響,不能做到主導潮流的作用。
而秦國,地域本也是窮鄉僻壤,民風彪悍的秦人經過商鞅變法,亂世用重典的成效顯露出來,國力大增,一掃六合統一全國。
秦楚之間的較量歸根到底是霸道與王道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