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等於失業,這句話不是假的。我去面試的時候,嫌棄我沒經驗,去培訓班培訓了之後才知道,有些事不能說實話,不能光美化PPT,也不能只美化PPT。大家都分享一下,在IT業,有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回覆列表
-
1 # 吉姆妮成長日記
-
2 # 濱賓風
學校學習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都不怎麼熟悉,而實際工作其實就對某些知識的詳細應用。而且中國的教材基本上是總結歸納國外教材的理論,而刪除掉了重要的來源與實踐環節。畢業出來工作了才覺得那麼重要的,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怎麼沒有深入學習!
這麼些年在這個行業裡泡著,苦樂參半,來分享幾個小金句吧。
一、憎恨變化,不如擁抱變化。這是我第二個老闆告訴我的。那時候我剛入行兩年,工作中最煩的事情就是:說好了這個功能是這樣的,我測試用例也寫好了,甚至測試都做完一大半了,結果產品那邊連夜改了功能,我的工作也要全部跟著推倒重來。
“不只是你一個人推倒重來。” 我當時只能這樣安慰自己,產品、設計、開發,我們每個環節都要承擔相應的加班和返工,雖然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下游節點的錯誤,但在團隊裡工作,有時候你就得一起去啃這個爛果子,噁心也得啃。到底是誰在這個事故里負主要責任,如何判定責任,如何讓犯錯的人承擔後果,這是老闆的決策;而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因為自己的失誤,再給別人添麻煩。
其實工作久了,你就會發現這種事情非常多。出來打一份工,你就一定會跟別人產生關聯,而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你沒辦法保證每個人都比你優秀,每個人都先知先覺,是人都會出差錯,也有可能波及到你——換句話說,在職場上,好事不一定發生,但壞事一定會發生。
所以,不要害怕問題,害怕變化,怕也沒用;我們來工作,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不然你拿那份錢幹嘛??
二、接納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動力做好工作。在看哈佛大學《幸福課》的課件影片上,我做過這樣一段筆記:
“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傷心、失望、難過等等,但你不要試圖去消滅它,因為你做不到。只要你還活著,就一定會體驗到壞情緒。沒情緒的人,要麼是瘋掉了,要麼已經死了。情緒證明你還活著,證明你還有正常的心智,這不是什麼絕對的壞事。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情緒,並且不要讓情緒干擾你的行動。即使難過,你也要好好吃飯;即使痛苦,你也要好好睡覺。當你去做事情(do something)的時候,你會發現壞情緒會神奇地一點點退讓,事情也在一點點解決,當事情解決的時候,壞情緒自然會沉寂。”
所以在工作中覺得氣惱、煩躁,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我們是人,不可能如機器般冰冷無情;但同樣的,還因為我們是人,所以我們可以運用自己強大的理性,去驅使自己行動起來,解決問題的根源(工作中大部分情緒,是因為事情沒辦好),根源解決了,情緒也就順帶消化掉了。
三、你所逃避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讓你付出代價。工作的第一天,我有很嚴重的“鴕鳥心態”。具體是什麼呢?有問題了,搞不定了,先繞過去吧,說不定後面就好了…… 但事實是,你面對或者不面對,問題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很多軟體開發團隊都會遇到“重構”問題,前人寫的像一團毛線一樣的程式碼,裡三層外三層的函式,自己都記不起來是什麼意思的註釋,等等等等,其實都需要重構。但是新需求怎麼辦?新功能怎麼辦?下一次最佳化的deadline迫在眉睫,使用者已經因為某個老功能遲遲沒更新打了無數個差評了,怎麼辦?
似乎我們永遠都在追逐新功能,新頁面,新架構,整個產品看上去特別時尚,但是這些所謂的新東西,都建立在一個豆腐渣工程上,危如累卵。你永遠都不知道使用者一個不經意的操作,會造成什麼災難性的後果。
就好像命運的饋贈都標有價格一樣,你曾經逃避的東西,也都會讓你付出的代價。
有問題,越早解決,痛感越輕,效果越好;越晚解決,就越痛,甚至乾脆無法復原。
工作、疾病、人生,均是如此。
今天記錄下這三條,時時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