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夢香寒冰
依據可能真說不上,畢竟黃帝到鮮卑已經幾千年了。
但是說一個常識,黃帝不種地,而是遊牧民族。黃帝最知名的後代不是我們炎黃子孫,炎黃子孫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合流之後的民族,叫做華夏族。在華夏族中,黃帝后代是職業軍人,專門負責打仗。黃帝最知名的後人是匈奴,匈奴的發音和軒轅幾乎一樣,而且也保留草原民族的基本習慣。
在漢代,中原種地民族和匈奴的關係就不遠。號稱中國第一漢奸的中行說,是漢文帝時代的太監,但是他本人是一個戰略大師,但是在漢朝一直懷才不遇。當中行說聽說要去匈奴,曾痛哭流涕說不想去,否則大漢會有大麻煩,但是漢朝人不以為然。但是中行說到了匈奴,大規模幫助匈奴發展內政,直接對抗漢朝,被漢朝人認為是漢奸。可是從國情來看,漢族不要中行說,他去匈奴是被迫。難道說自己的狗給了別人,狗後來叼走自家的羊,要怨狗不對嗎?要怨也是給錯狗了。
匈奴和漢朝關係並不完全是敵對國,比如劉邦去世,冒頓單于就問過呂太后,願不願到草原去照顧她,這就是草原的收繼婚制。後來李廣後人李陵,本來戰敗投降匈奴,但是漢武帝夷其三族,導致李陵不再回漢朝,就算後來霍光當政,勸說李陵回國,但是李陵“恐再辱”沒有回漢朝。可見當時對於漢族人來說,到匈奴並不是叛國,只是換個領導打工罷了。
從領導藝術來看,漢朝領導者很苛責,人們並不認為生活在漢朝很幸福,去匈奴的很多。鮮卑是匈奴後草原興起的大民族,族中有漢人後代並不驚奇。漢人告訴鮮卑貴族黃帝故事,很容易。
從農業來看,漢朝種地,匈奴遊牧,漢朝並沒有比匈奴高哪裡去。中國領先世界的農業並不是農耕,而是農牧複合生產,從漢文帝馬復令開始,到漢武帝時期才第一次經濟起飛,人心改變需要衣冠南渡之後才全國普及,華人又種地,又養雞鴨魚豬牛羊等的習慣全國普及,要到晉朝。在漢朝時期,人們去匈奴生活也是生活所迫。
草原民族說是黃帝族後人並不驚奇,畢竟黃帝出現的年代很早,鮮卑自稱黃帝后代,給自己貼金,也算情理之中,因為沒人能證明他們不是黃帝后代。黃帝不是中原人,本身基因就和中原人不同。
回覆列表
在中古歷史上,拓跋鮮卑人南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魏晉時代初現史料到北魏時期稱雄北地,再到隋唐時期的鮮卑重臣。拓跋鮮卑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古史的研究範圍。然而,這是這群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卻自稱是黃帝后裔,這是否為真呢?
圖/北魏鮮卑壁畫
《魏書·序紀第一》中開篇即言:“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邑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這一記載將鮮卑人的歷史淵源直接定位到了黃帝時代,鮮卑人成為了早期華夏文明的大漠遊子。
圖/黃帝
據現在考古學及歷史學的考證結論,拓跋族的先民應當是來自於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北約10公里的嘎仙洞,其族源應是東胡系民族。從北魏元姓後裔的墓葬主人DNA分析的結果來看,這些北魏皇族的體制人類學型別與今天西伯利亞北亞人種十分類似,由此看來,拓跋鮮卑人實際上與中原的華夏族並無關係,那麼為什麼他們要進行這樣的歷史記憶創造呢?
圖/傳說中拓跋鮮卑先祖所居石室
拓跋鮮卑自託名於黃帝之後,則是其入居中原之後的政治考量所在。為了能在中原地區取得正統王朝的合法性緣由,少數民族政權總歸會託名於先代華夏正朔之裔,以塞“華夷之辨”計程車人之口。從永嘉之亂的始作俑者匈奴劉淵開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異族領袖總是透過各種由頭來向華夏族源靠攏。
圖/嘎仙洞的鮮卑銘文
以此觀之,關於鮮卑族源的描述集中於華夏文明傳說五帝之時,將族源時間放的越早,則其正統性越強,而可考性卻越弱,這明顯滿足了少數民族政權美化政權出身的需求。
參考文獻:1.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