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飲酒是中國曆代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飲酒活動透射著中華民族的性格、情趣和精神寄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對“三”有特殊的理解。古代華人認為“三是最圓滿的。《史記·律書》說:“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自漢代始,三出闕成為帝王威儀的象徵,例如唐代大明宮的含元殿前樹三出闕;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前的三出闕遺址,至今歷歷可辨。在民間諺語中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人成虎”的說法;再如禮俗中的三鞠躬,發誓中的三擊掌等做法。為什麼“三”在華人的心目中有這樣特殊的位置呢?這裡麵包蘊著中華民族的哲學內涵。在遠古時,我們的祖先最早只有“一”和“二”這兩個數,“三”的概念是經過長期的認識和思辨才產生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說,統一的事物可分成對立的雙方,對立的雙方產生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生了千差萬別的東西(萬物)。儒家學派也重視三,《論語》講:“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等,都十分強調這個“三”。其實這個“三”並不單單是數量上的“三”,而是一種思辨的優選法。如果“一”是一種方案,“二”是另一種方案,究竟選擇哪種方案好呢?按“一生二,二生三或“三省”、“三思”的邏輯,就是既不採納“一”方案,也不採納“二”方案,而是取兩個方案之長,棄兩個方案之短,創造第三方案,這第三方案比起前兩個方案來,是最圓滿的。在中國各族的飲酒習俗中,多有“敬三杯酒”“罰三杯”的勸酒方式,這個“三”就含有最圓滿的意思。金谷酒數是三鬥(酒具)酒。褚人獲在書中引了許多資料,說明自古以來罰酒限以“三”的習俗。罰酒如此,敬酒也是如此,“三杯美酒敬親人”之舉歷代皆沿襲不變。酒席之上,酒三巡後再自由飲酒之風,不但漢族如此,少數民族也大多這樣,《酒歌集》說:侗族酒宴上,“主人指定座中年輕的親屬持壺(俗稱‘酒司令’),負責斟酒、勸酒、罰酒。第一杯從左邊轉起,喝完了;第二杯再從右邊轉來,稱為‘左發右順’,第三杯才是自飲。這酒筵開場的三杯酒,在座者不分賓主、不管酒量大小,一律人人乾杯。由此可見,敬酒用“三”,說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圓滿了,勸三巡酒也是這個意思;而罰三杯酒,也是由“圓滿”之意引申而成的“極限”之意被罰者飲了三杯酒,說明他已完全認錯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中華民族古老的哲學意識,在其流傳演變過程中,也逐漸地滲透到飲酒習俗裡,在潛移默化中被人們所接受。大家有什麼好的看法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述籃球運動中行進間傳接球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