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畫同源

    回答這類的問題有點“殘酷”,也有點容易招“非議”。說它殘酷,是因為有些人因為“喜歡”而努力了許多年,一直不曾放棄。可他實在是缺乏“天賦”,你比如,有個人喜歡唱歌,從很小就喜歡,可就是“老跑調“,聽他唱歌真是痛苦,還不僅是跑調,嗓子也不好,可他很努力,很想“專業化”…旁人都覺得他“沒什麼希望”,包括他“拜訪”過的老師。樂感不好、音準不好、節奏也差…可怎麼都“勸不醒”,也只好由它去了。這的確屬於“先天不足”,也就是缺乏“天賦”。可有的人,生就一付好嗓音,而且聽歌,聽一遍就會唱。見別人拉琴,一試就能找到”調“,你不服不行,這世界上就有這種人。對於這類人比起前者無疑未來光明,個人前景看好,發展起來事半功倍。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但是,有些人極力反對“天才”的觀點,不承認“天賦”,他們認定“努力”就會有“收穫”!這也是“天才論”遭非議的原因之一。他們津津樂道說,科學家說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言下之意是,只要努力,積累了足夠的“量”,就能達到“質”的變化。它涉及到那個老課題,“內因”和“外因”的學說。我們不去說誰更重要,就“天賦”而言,它一定是“內因”的屬性,毫無疑問。你就是給一塊鵝卵石再多的“量”做積累,再標準的溫度計量控制,它也孵不出鳥!不是嗎?

    天分在人類世界裡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都有特殊才能的人,學得快,幹得好,無師自通的人大有人在。尤其在藝術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有人一上手就畫得很不錯,可有的人,學了很多年,還是畫不好,畫不像!科班學了很多年,畫個人像還是抓不住”特點“,老畫不像,沒轍。

    努力,可以練好技術,加快速度,所謂,熟能生巧。可天分是練不出來的,也無法提高。天賦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那種能力,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即便你的天分再高,不努力也白搭,只有天賦沒有努力,一切歸零!因此上,每個人都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正確看待“天賦”,上蒼給你天分不是讓你孤芳自賞的傻樂,是讓你的努力不要白費,縮短你與成功間的距離。假如你辜負了上蒼的美意,懶散,自傲,不思進取,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龜兔賽跑中的那隻兔子的命運。跑得很快,卻沒能拿到“賽事”的獎盃。公認的“聰明”,卻一事無成的人不少。

    藝術需要天賦,但也不能沒有努力。正所謂,勤能補拙。現實生活中,取得優異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天賦很高”的人,而是天賦一般 ,卻努力上進之人,這就是“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如果說,天賦是根蠟燭,努力就是點燃蠟燭的火種。

  • 2 # 悟空昱彤

    看了這個提問,我覺得我們大可以不必糾結於努力勤奮和天賦異稟哪個更重要,其實您的題幹已經鮮明地表達了觀點:天賦很重要。您只是想搞清楚在特定的藝術領域天賦到底有多重要?

    那我們不妨看看下面那幅似乎沒有完成的油畫吧。我們推斷:這幅畫裡一個“小混蛋”站在海邊,臉的五官都沒有了,可能畫畫的人畫不出來,畫砸了,一筆抹掉了。然後身體啊,褲腿啊,鞋子啊,看上去歪歪扭扭的,感覺這是個學藝不精的小孩在畫畫。你感覺這幅畫怎樣呢?

    著名畫家陳丹青說:“這幅畫呢,畫於1883年,顯然一看就是一個初學者的塗抹。然後這個畫家呢又畫了七年,然後死掉了。死了以後呢,他就出名了,滿滿變成人人知道的梵高。”

    他最迷我的,就是他那個憨。——陳丹青

    我們再看看陳丹青怎樣描述這幅畫:“這個傻如果在藝術上:文學不能太傻的;音樂我也很難相信一個憨傻的人作出很好的音樂;但繪畫可以,他一筆下去就是憨,下一筆下去還是憨。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憨字,我自己畫畫,我知道,畫的巧不是那麼難。你有才華,然後經過刻苦磨練,你有可能熟能生巧,越畫越巧,是有可能的。可是有一種畫他好就好在憨,沒法學了,那個不是才能,那個是天分,你有就你有,沒有就沒有,沒法學。我每次看到梵高的就是這幅畫,這幅毫無意思的畫,就是一個混小子站在海邊。我心裡就會想他媽的,這才是真正的繪畫,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關於您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就在這幅畫和陳丹青老師的話語中。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發”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