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宇芬
-
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蔡文姬:“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蔡文姬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筆者回答這個問題十分榮幸。因為蔡文姬是我的同縣老鄉,我曾經就讀的高中對面就有蔡文姬的塑像。我們高中對面一直向南,不足300米就有蔡文姬紀念館。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話就點出了蔡文姬能夠寫出流傳後世詩歌的根本原因。現代女性如果三次改嫁仍是不幸,對於身處封建社會的蔡文姬而言三次改嫁更是極大的不幸,何況生於亂世,長於亂世。正是這種不幸造就了她充滿磨難的人生,正是由於充滿磨難的人生經歷,才使得蔡文姬以血淚為筆,以苦難為文。最終寫出了足以流傳後世的作品,我們來看蔡文姬的代表作《悲憤詩》: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 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全詩一百零八句,計五百四十字。這詩開頭四十句敘遭禍被虜的原由和被虜入關途中的苦楚。次四十句敘在南匈奴的生活和聽到被贖訊息悲喜交集以及和“鬍子”分別時的慘痛。最後二十八句敘歸途和到家後所見所感。
這首詩寫得真摯動人,極見筆力。假如蔡文姬不是生逢亂世,沒有三次改嫁,不被戰亂所流離。以以他的才華和家世背景,完全可以做一個悠遊深閨少女,賢妻良母,縱然能寫出一些詩詞,也只不過是抒發一些閒愁別緒的閨怨,不會初級國家大事黎民百姓和天下蒼生。這樣思想深度就會差很多,她的作品也許就不會廣為傳頌了。
司馬遷說:發憤著書。於蔡文姬而言,是發憤寫詩,正是由於當時國家動盪,天下百姓流離失所,自己也飽受戰亂之苦,痛失父親,多次改嫁,中年喪夫,母子別離,天各一方,這些人間大痛使得蔡文姬化悲憤為詩歌,得以流傳至今,叩響著讀者的心絃。
-
3 # 秋閣一憑欄
蔡琰字文姫,後漢著名文人蔡邕之女,約在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被匈奴左賢王部下虜獲居留匈奴境內十二年,約在建安十二或十三年(公元2o7一208)年,由曹操將她贖回,葵文姫重返中原故土,百感交集,自傷身世寫成了這一長篇抒情詩,傳世的還有同樣主題的《悲憤》二詩,但朱熹和蘇軾認為遠遠不及《胡笳十八拍的藝術成就,唐代詩人李頎《聽董大彈胡茄聲》詩中有云"蔡女昔造胡笳聲 ,一彈一十有八拍,⋯全詩描寫他深受此曲感動,可見《胡茄十八拍》在唐宋兩代都曾為人重視,併為民間藝人傳唱。
《胡笳十八拍》在《樂府詩集》中獨具一種風格。郭沫若譽為"這實在是一首自屈原巜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蔡文姬很好地繼承楚辭的傳統,並吸收了漢末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及樂府民歌的優點,形成她自己的藝術風格。
全詩分十八拍,每拍成一章節,葵文姬將她悲慘的遭遇,沉痛的感情,深刻而細緻地表現出來,使全詩哀婉動人,她傾訴了種種苦難和憤怒,有時是悽惶傷感,有時是激越難平,她對鄉邦自有深沉的眷戀,可是一旦要離開居住已經十二年的塞外,拋別親生的二子,又有難言之痛象下面的詩句,呼天搶地,捶胸泣血,表現悲楚的心情,極其強烈,"如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溧流?如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負天兮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其他各拍,也和這一節不相上下,全篇氣勢貫注,完正統一,這在我國古典抒情詩中,是輝耀異彩的有數傑作。
蔡文姬悲憤詩在,古詩源裡有
回覆列表
蔡文姬寫下了傑出的詩篇,如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等因她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正是她又不幸亡命流離,漢末軍閥混亂中悲慘被擄,深感動亂中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共同命運和早年的家庭文化教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