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了,換了尿布,幫他打嗝兒,甚至抱著他了,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個不停。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
多數父母都害怕寶寶哭,把寶寶哭泣當作心煩的事。育兒專家提醒說:
* 你一定要記住,哭泣是寶寶向大人提要求、進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寶寶多久哭一次,哭多長時間,取決於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斷的準確性,即你對寶寶的要求是如何反應的,對寶寶的哭泣是怎樣理解的。
由此看來,寶寶哭個沒完,該責問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沒有弄明白寶寶的“訴說”,我為什麼不能弄清楚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確,有的寶寶成為“愛哭鬼”,原因就在父母身上。最常見的有——
* 不能控制飲食的量,讓寶寶餓著,或是吃太多;
* 寶寶想一個人安靜地待著,大人卻只顧自己的快樂,抱他逗他。
事實上,健康寶寶持續性的哭泣是可以避免的。照料寶寶中的不少細節和方法都有助於控制他的哭鬧。最重要的是從小建立起一套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進食和睡眠的習慣,大人滿足了寶寶所有的基本需求,哭鬧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什麼是正常的哭泣,什麼是過度的哭鬧
從小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沒有哪一個寶寶會成為“愛哭鬼”。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了,寶寶會很快樂和滿足。但就算是最快樂和最滿意的寶寶也時不時會哭上幾下,這是很正常的。
倫敦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
初生嬰兒平均一天要哭2個小時;6周大的嬰兒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個鐘頭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發生在晚上6點~半夜之間。
荷蘭有一研究者,花了20年的時間研究嬰兒,認為:
第一年是嬰兒神經生長變化期,他們會哭得特別厲害。而神經變化一般在寶寶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時候,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在這些生長期常常顯得不太安分、愛哭鬧。
不少媽媽說:
一些寶寶脫衣服的時候會煩躁,一些則在換尿布時不耐煩地尖叫,還有的寶寶臨睡時總要哼唧半天才能入睡,不管你怎麼抱著哄他。差不多所有的孩子在傍晚時分都會有一段不安分的時間,需要大人特別的關照才能平靜下來。
這裡,要說說父母不正確的照料方式導致孩子哭個不停的種種表現。
新生兒常常因為飢餓而哭
剛生下來的1~2周,飢餓是寶寶哭鬧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哭泣是寶寶因為飢餓向父母發出的最後“通諜”,在這個階段,父母通常缺少“心領神會”的經驗。育兒專家說,簡單的辦法,是假定寶寶所有的哭泣都是因為餓了,一哭就先給他餵奶。
一個母乳餵養的嬰兒在飽餐一頓後,能保持2~3個小時不哭,有些孩子可能持續更久。但是,讓新生寶寶長時間保持安靜不是父母追求的目標,3個小時寶寶沒哭,你也得給孩子喂一次奶了。這樣不光可以減少寶寶的哭鬧,而且還能幫助寶寶調節他的生物鐘。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2周大,體重卻還沒有恢復到出生時的重量,或者體重增加不明顯,那麼他一個勁兒地哭有可能是由於飢餓。
到3周大時,母乳不足是很常見的問題。寶寶很可能會因為飢餓而大聲哭這時候,媽媽不能輕易放棄母乳餵養,轉而給寶寶新增配方奶。一定要樹立哺乳的信心,堅持哺乳。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
寶寶的吸吮動作,會刺激媽媽乳房分泌乳汁。每給寶寶授乳一次,媽媽的乳汁就會來得更快,量也更加充足。
人工餵養的嬰兒,父母較容易從他喝奶的量來判斷他是不是餓著了。
6個月左右,因為飢餓而煩躁
大部分寶寶在4~5個月大的時候,常常表現出食慾旺盛的樣子,這時需要考慮新增固體食物了。對於一個快要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奶水的營養已經無法滿足他的營養需求了,他可能會因為餓而變得脾氣暴躁起來。父母需要及時給孩子吃固體食物,並且逐步停止半夜的餵食。每天餵奶4次,鼓勵孩子慢慢適應吃固體食物。
餵奶了,換了尿布,幫他打嗝兒,甚至抱著他了,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個不停。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
多數父母都害怕寶寶哭,把寶寶哭泣當作心煩的事。育兒專家提醒說:
* 你一定要記住,哭泣是寶寶向大人提要求、進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寶寶多久哭一次,哭多長時間,取決於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斷的準確性,即你對寶寶的要求是如何反應的,對寶寶的哭泣是怎樣理解的。
由此看來,寶寶哭個沒完,該責問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沒有弄明白寶寶的“訴說”,我為什麼不能弄清楚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確,有的寶寶成為“愛哭鬼”,原因就在父母身上。最常見的有——
* 不能控制飲食的量,讓寶寶餓著,或是吃太多;
* 寶寶想一個人安靜地待著,大人卻只顧自己的快樂,抱他逗他。
事實上,健康寶寶持續性的哭泣是可以避免的。照料寶寶中的不少細節和方法都有助於控制他的哭鬧。最重要的是從小建立起一套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進食和睡眠的習慣,大人滿足了寶寶所有的基本需求,哭鬧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什麼是正常的哭泣,什麼是過度的哭鬧
從小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沒有哪一個寶寶會成為“愛哭鬼”。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了,寶寶會很快樂和滿足。但就算是最快樂和最滿意的寶寶也時不時會哭上幾下,這是很正常的。
倫敦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
初生嬰兒平均一天要哭2個小時;6周大的嬰兒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個鐘頭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發生在晚上6點~半夜之間。
荷蘭有一研究者,花了20年的時間研究嬰兒,認為:
第一年是嬰兒神經生長變化期,他們會哭得特別厲害。而神經變化一般在寶寶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時候,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在這些生長期常常顯得不太安分、愛哭鬧。
不少媽媽說:
一些寶寶脫衣服的時候會煩躁,一些則在換尿布時不耐煩地尖叫,還有的寶寶臨睡時總要哼唧半天才能入睡,不管你怎麼抱著哄他。差不多所有的孩子在傍晚時分都會有一段不安分的時間,需要大人特別的關照才能平靜下來。
這裡,要說說父母不正確的照料方式導致孩子哭個不停的種種表現。
新生兒常常因為飢餓而哭
剛生下來的1~2周,飢餓是寶寶哭鬧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哭泣是寶寶因為飢餓向父母發出的最後“通諜”,在這個階段,父母通常缺少“心領神會”的經驗。育兒專家說,簡單的辦法,是假定寶寶所有的哭泣都是因為餓了,一哭就先給他餵奶。
一個母乳餵養的嬰兒在飽餐一頓後,能保持2~3個小時不哭,有些孩子可能持續更久。但是,讓新生寶寶長時間保持安靜不是父母追求的目標,3個小時寶寶沒哭,你也得給孩子喂一次奶了。這樣不光可以減少寶寶的哭鬧,而且還能幫助寶寶調節他的生物鐘。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2周大,體重卻還沒有恢復到出生時的重量,或者體重增加不明顯,那麼他一個勁兒地哭有可能是由於飢餓。
到3周大時,母乳不足是很常見的問題。寶寶很可能會因為飢餓而大聲哭這時候,媽媽不能輕易放棄母乳餵養,轉而給寶寶新增配方奶。一定要樹立哺乳的信心,堅持哺乳。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
寶寶的吸吮動作,會刺激媽媽乳房分泌乳汁。每給寶寶授乳一次,媽媽的乳汁就會來得更快,量也更加充足。
人工餵養的嬰兒,父母較容易從他喝奶的量來判斷他是不是餓著了。
6個月左右,因為飢餓而煩躁
大部分寶寶在4~5個月大的時候,常常表現出食慾旺盛的樣子,這時需要考慮新增固體食物了。對於一個快要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奶水的營養已經無法滿足他的營養需求了,他可能會因為餓而變得脾氣暴躁起來。父母需要及時給孩子吃固體食物,並且逐步停止半夜的餵食。每天餵奶4次,鼓勵孩子慢慢適應吃固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