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肉面火鍋

    因為身體原因,我斷斷續續喝中藥已經五六年了,看了好幾個中醫,自己煎了無數次藥。我很明確的告訴你,無論是頭煎還是二煎都是加涼水的。

    在煎藥的時候,將藥材倒入藥罐中,加入三碗涼水文火慢煎,煎至一碗藥液倒出。如此反覆三次,得到三碗藥液,混合之後分三次服用。

  • 2 # 健康一線

    浸泡的水不宜直接用自來水,最好先煮開涼了再用,這是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這樣浸泡後熬製會對中藥的藥效造成影響。如果沒有,那麼放置一段時間的自來水或者純淨水也可以替代。當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質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 3 # 三七8113

    中藥二煎是用冷水還是用熱水?這個問題,執業藥師在調配中藥飲片時,就應告知購藥者,以免影響療效。

    現我就把中藥飲片的正確煎煮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告訴大家。中藥飲片煎煮最好用陶瓷器皿,有些中藥成份與金屬會產生反應,產生不利於身體的其它化學物質。如地黃飲片,無論在炮製加工,還是煎煮,多忌鐵器。所以,不可用金屬器皿煎煮中藥。

    在醫生處方中,有先煎,後下,布包,沖服的標註。礦物類,貝殼類中藥應先煎半小時,如自然銅,牡蠣等。含有毒性的藥品應先煎一小時,如附子,草烏等。後下的中藥,大多都含揮發油,不宜久煎,如薄荷,木香。應在煎好前十五鍾放入。沖服的一般都是散劑,如三七粉,琥珀粉。布包的有旋覆花,車前子等。

    中藥飲片在煎煮前,應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30分鐘,關火,泌出一煎藥汁。然後立即加入熱水煎2O分鐘,泌出二煎藥汁,兌入一煎藥汁和合在一起,分二次溫服。二煎不可用冷水,煮熱的中藥飲片遇冷收縮,可使二煎的有效成份難以析出。

    解表類中藥,冷水浸泡3O分鐘後,大火煎煮20分鐘,二煎加熱水煎15分鐘即可。

  • 4 # 家庭醫生線上

      眾所周知,中藥因藥材質地不同,煎熬很有講究。否則,會影響藥效,甚至藥效盡失。那麼,中藥二煎應該放涼水還是熱水呢?下面咱們就談談,以作共享。

      簡單的說,中藥煎熬,不管是一次還是二次,每次都得加涼水,不能加熱水 。

      一般方法都是把中藥先用冷水浸沒較長時間,然後用小火慢慢煎熬若干時刻。倒出頭煎藥汁後,再用冷水浸沒4~5個小時,然後再用小火煎熬若干時刻後,倒出二煎藥汁。

      中藥二煎放涼水有如下好處:

      一是可解決“千滾水”的難題;二是可除掉殘留農藥和很多雜質;三是避免鉛等重金屬的危害,權威部門曾對鉛超標的茶葉做過試驗,發現沖泡的茶汁中沒有鉛,如浸泡超過1小時,鉛被浸出,茶汁中會含有超過飲用水標準的鉛,這對煎中藥也有借鑑作用;四是不會使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損失,可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具體熬藥過程如下:

      1、泡藥——先將中藥放入熬藥的砂鍋中,加入涼水浸泡一定的時間。

      2、熬藥——將已裝藥並浸泡好的砂鍋置火上,火不宜太猛(感冒藥多含揮發油,宜用大火,水開後不要超過15分鐘,否則會因揮發油蒸發過多而降低藥效),待水開後用中火慢熬,一般藥熬煮時間為30分鐘(治腰及關節痛的藥即屬此類),而滋補類中藥宜慢熬,火頭越小越好,時間應適當延長至40分鐘~60分鐘。

      3、取藥——將熬好的藥液全部倒出,濾渣留藥汁,藥渣再加水熬煮,第二次熬時只需新增第一次一半的水即可,開鍋後熬20分鐘,濾渣留藥汁,兩次藥液混合。

      4、服藥——混合的藥分兩次服用,大約每次200毫升左右最好,常規都是早晚各一次,飯前飯後則需遵醫囑。

      附:煎中藥應注意火力及時間:

      1、一般在煎煮發汗解表藥時,火力要大,應採取快速煎煮的辦法,通常在煎沸後5在10分鐘後即停火。

      2、而補氣、補血等滋補性的藥物,則在煎沸後小火慢慢煎煮,用電的約5至10分鐘,使它們的有效成份能全部溶解在藥汁裡。

      3、對於石膏、牡蠣、龜板、鱉甲、龍骨等硬質藥,須先行煎15分鐘,然後加入其它藥物煎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連房是什麼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