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鍛彰趣義
-
2 # 方山中人
元朝,一個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傳五世十一帝,共九十八年。為什麼現在關於這段歷史提及的非常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因為存在時間短,產生的影響有限。縱觀歷史中的短命王朝,除去秦隋,餘下的皆難以產生深刻的影響力,如兩漢中間的新王朝。二是因為元朝對漢人的政策。學過歷史的都知道,中國的歷史基本上是漢族人民的發展史,漢族文化基本等同於古代中國文化,這就意味著一個少數民族要想立足於古代中國,就必須接受學習漢族的文化,重視漢人的力量,然而,元朝推行的等級制度,將漢人放到最底層,這就使得元朝在後世的歷史中難登大雅之堂。三是元朝蒙古保守勢力對漢文化的仇視。元朝中期,仁宗英宗開始以儒治國 重視漢文化,結果保守勢力刺殺元英宗於南坡,使得朝堂上漢文化無法重視。四是因為元朝或者說蒙古汗國立國後就不斷髮動侵略戰爭,更滅亡了漢族政權,這與中國傳統的思維不相符。五是因為元朝採用的多種弊政。綜合這幾點,使得元朝不讓人重視,很少有人提起。
-
3 # 12345條
歷史是人們的過去的記憶。然而,在記憶中,有令人驕傲自豪的,也有令人恥辱記憶。沒有人願意將自己不悅的記憶反覆的提及。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它奠定了現在中國版圖和行政區劃的大至輪廓。確立了中華民族由多民族組成的現實狀況。元朝版圖及行政區劃
在中國的歷史上,對國家、民族的認識與現代有很大的不同,家是指士大夫建立以血緣為脈絡的社會群體,類似於遠古的部落。國則是王公的領地。它包含著眾多的“家”。與現代國家概念對應的是“天下”。它包含著許多“國”。
“民族”一詞在古代是沒有的,那時對應的是“人”。如漢人、鮮卑人、女真人等等。這些人群共同生活在東亞一塊廣袤的土地上,這塊土地大致與元朝的版圖相同。這些人分為農耕人、捕魚人、打獵人和放牧人。他們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打鬥,也互相交換身份。總之他們共同擁有這片土地。
漢人居住這塊土地中最宜居的地方,農耕方式使漢人有了食物儲備,積累了財富,文明程度領先於其它人群,因此大部分時間裡這塊土地上的政權以漢人為正統。但是,漢人有一句掛在嘴上的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蒙古人、女真人就不能在這裡建立正統的政權嗎?想明白這一點,漢人的心理障礙也就可以消除了。大多數人認識到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元朝的歷史的研究將得到重視,人們將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兄弟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一一大元。
-
4 # 趣觀歷史
先說元朝的民族政策,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北方漢人第三等,南方漢人最末等。這樣的屈辱給漢族群體造成了嚴重的精神創傷,令廣大漢族的自尊心難以接受,對此也就不願多提,很多人不願深入瞭解近代史也是這一原因,以避免民族自尊心受傷。
第二,在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下,許多人對元朝的正統性存有爭議,並對諸多少數民族政權充滿偏見與歧視眼光。對於歧視的人和事,我們總是不願過多談及。
第三,由於元朝的官職、人名都與傳統漢族王朝大相徑庭,既陌生又有些拗口,增加了文化上的疏離感。對普通人而言,脫脫不花、也速該、亦力把裡這樣的名稱遠不如程咬金、項羽來得實在,因此就算有人寫了與元朝歷史相關的文章,也很難引起公眾的閱讀興趣,只能在小範圍內傳播,整體上看似乎就變成“元朝歷史沒人講”的局面。
-
5 # 唯印禮品
記載歷史是要靠史官,以及文學作品,出土的文物等,同時也是文化對文化的侵襲,試想,滿朝都是說蒙語的官員,對於漢語本身都是壓制性的,著書被認為是反書,說還敢寫。
反過來,蒙古人並沒有把自己的文化發揚傳承,比如逼著所有人說蒙語,或者學習漢語,同化漢人,他們的精力在瘋狂的擴張,以至於國家經濟出現問題,最終崩潰。
元朝重武輕文,沒有留下足夠的史料,流傳的很多都是野史,是造反派攏諾人心的工具而已。
回覆列表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搞不清楚。先來說《元史》。
後朝修前朝史,是官修史書的慣例。明朝初年,朱元璋委派宋濂和王禕作為Quattroporte編修《元史》,期間多次催促,導致工期大為縮短,不到一年,210卷《元史》就拿出來了。這麼急是有原因的,朱元璋主張修《元史》,是剛攻下元大都不久,急於給前朝蓋棺定論。但這麼急,就難免出紕漏。
而宋濂和王禕來修史,是勉為其難。
一則二人都不是史官出身,沒有受過修史的專門訓練;
二則兩人都沒有在元廷做過官,典章制度、宮闈傳聞、人事任免……他們都有隔膜,即便看史料,也沒有鑑別力,所以在修很多人物的傳時,只好將各地蒐羅的碑傳抄寫上去,連碑傳都沒有就只好不立傳;
三則二人都不懂蒙古語、色目語,而元帝國地跨歐亞,文書往來不僅有漢語一種語言,拋開蒙古語、色目語乃至拉丁語、波斯語史料,想談清楚一個問題哪那麼容易,所以寫的人一頭霧水,看的人更是不明就裡。
重新修訂完善《元史》,是清代以降的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元史的官修史書都搞不清楚,元史自然無從談起。而民國時修《新元史》,翁獨健先生釐定《元史》,重提蒙元史的概念,開闢民族史研究的重要領域,離現在也不過短短几十年時間,大量空白亟待填補,研究需要時間的,一時半會談不出什麼故事來。
談得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談得多的無非演義,三國多熱,大部分人所據的談資就是《三國演義》,談隋唐也是如此,自己人打來打去,感情上還好接受,談元朝,怎麼談?談蒙古鐵騎一路南下,直搗黃龍?談赤老溫等四駿如何驍勇善戰?感情上怕是不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