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默久了35

    70年代人們生活節奏慢,過年更是早早開始準備了,臘月開始各種準備打掃衛生,置辦年貨,掃香,祭灶,上墳,殺豬殺雞等。當然那會兒人們生活條件有限,所以小孩子很期待過年。

  • 2 # 聊以自娛2

    那時以村(大隊、小隊)為單位,集體殺豬(集體養的),逮魚(隊裡養的),推豆腐,按計劃買豆瓣醬,白糖什麼的,按布票買布做衣服。家庭寬裕,長輩可買些鞭炮,拆開分給孩子們。

    父母要在家裡忙碌,小孩除了割豬草,拾柴什麼的以外,做作業,寫貼對聯。

    大年三十放完鞭炮,吃團圓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初一拜年,先是鄰居和本家(同姓),一般在長輩家吃飯。初二拜外公外婆(及舅舅)家。初三以後拜姑姑家等。雖然彼此都不富裕,但感情很深。一家有事,全村幫忙。

    現在富裕了,總覺得感情疏遠了。有些親戚走動也少了。沒有了那時的年味,更沒有穿新衣拜年的氣氛了。

  • 3 # 跋涉人間

    當然記得!因為那時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那時的天空十分湛藍,沒有霧霾的汙染!過年時天氣也十分寒冷,還不知道什麼是全球變暖……

    那時的父母還在,物質比現在要貧潰的多!父親一進臘月就開始忙碌為過年做準備:養了一年豬要請人幫忙殺掉!回來要將豬肉分割成一塊一塊煮熟!豬的小腸還要自已動手做成香腸!味道很不錯,是現在超市供應的香腸比不了的!可惜現在沒有那口福了!

    吃不了的肉,還要去集市賣掉!換一些錢來補貼家用!父親去買些灶王爺像,當然不能說買,要說請!他是一家之主!沒有是萬萬不行的!只是戶口本上沒有他!還要買春聯花花綠綠的花紙,到了大年三十上午,每家都將自家門上貼上大紅春聯!喜氣的大紅色,龍飛鳳舞的或黑或金色的字型,和大門分為左右的威風凜凜的門神畫像,花花綠綠的花紙,讓每家每戶都煥然一新.年的喜慶洋溢在每一條街上,每一個人臉上……

    孩子們將家裡買的鞭炮拆成一個個的,零零散散的放,那時候設有手機,更沒有電腦,遊戲,幾乎沒有一個小孩子呆在家裡,小夥伴們像小馬駒似的在街上玩耍,有提小燈籠的,有拿金箍棒的,還有戴著猴王,八戒假臉的……雖然寒風凜冽,但裡沒有人喊冷……

    玩得正高興時,卻被母親硬拉到家裡,用軟尺量好尺寸,去集上扯上一些布,為孩子們準備過年的新衣服!我們往往等不到過年,偷偷將縫製好的新衣服穿上臭美一會兒,怕被父母埋怨,又趕緊脫下來!那時候沒見過父母穿新衣服,只是將衣服洗淨再穿在身上……

    到了二十六七,父親去做豆腐,母親要在家蒸饅頭,小孩子也不允許出去玩,要幫忙燒火!這要發兩三天呢!因為要吃到元宵節!種類也不少,有長方形的卷子,圓形的饅頭,豆沙包,糖三角,最花費功夫的是各式各樣的花饃!有桃子的,要製出桃葉和桃子形狀,還要染上色!有各種花形狀的,還有小動物形狀的,小豬,小狗,小雞,魚,還有可愛的小兔子,雪白的身子,長長的耳朵,兩顆紅棗做成的紅眼睛!可愛的都不忍心吃……

    到了大年初一,大家都要早早起來,這叫起五更!父親煮餃子,母親將過年的新衣服給孩子們拿出來,然後叫孩子們起床!一看到新衣服,孩子們立刻精神了,不像平時賴床。穿好新衣服,餃子煮好了,父親要先撈出幾碗放在祖先牌位前上供,上三柱香,然後在院子裡放一掛鞭,、煙花,這叫開門炮!這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放,每家每戶都閃爍著鞭炮的火花,夜空裡,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煙花爭奇鬥妍,吸引得小孩子們跳腳,拍手,歡呼!顧不得吃餃子了!

    吃了飯,小孩子們要隨大人去給長輩拜年了!那時候幾乎要串遍整個村子!口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糖果,零食!有時候比較親的人還會塞幾角紙幣,這就是我們的壓歲錢了!這是最驚喜的,因為大人不會收走,所以這意味著心儀許久的小人書,嘴饞的零食,新奇的玻璃球有了著落!那時感覺每一位叔叔阿姨都很熱情,每一位爺爺奶奶都和藹可親……

    這些都己經成為了過去!保留在記憶深處!現在人與人之間除了金錢的維繫,還有多少感情存在?人情冷漠,年也越來越沒有年味!70年代的春節,雖貧窮卻滿足,70年代的人,熱情而又真誠……

    永遠回不去的童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的三大境界,各境界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