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的讓人心顫抖
-
2 # 手機使用者73444801003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直,正直,美好的品德與行為。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就讓人感覺很有點肅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過去那個被打的人還笑笑說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對你越好……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感動到傻眼,這多好一孩子,多偉大的情操啊……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德行與恩惠來對待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直”字的意思是有不同意見的,如果參考古漢語詞典,這裡的“直”應該理解為“良好的品德與德行”,即別人怨恨你的時候,不必在意他的怨恨,用自己沒有缺陷的美好德行來對待他人的怨恨,當別人發現你並沒有做錯時,他會放棄對你的偏見,也就是所謂的君子坦蕩蕩,不做虧心事,不怕鬼瞧門。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明一向被認為是謙遜堅忍的,同樣是被人欺負,西方的帶頭大哥耶穌在聖經裡就叫囂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小弟們!別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別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來!而東方呢?佛家的精神領袖釋迦牟尼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而且他可不是說說而已的,鷹要吃小動物,佛說,它也是生命,你為什麼要殺它呢?鷹說:如果我不吃它,我自己就會餓死。佛想了想:說,你說的對,他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就偉大得有點近乎BT了。說完了國外的幾位大領導,再回到中國,孔老宗師的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別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眾成為“以德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我們再來看看影響吧,孔老先生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國文化史上起的壓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殘暴,我們要“以德抱怨”,地主剝削,我們要“以德抱怨”,八國聯軍都打到北京了,還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稱臣,要想盡一切辦法彰現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就是沒想過反抗。試想,如果中國的文化裡,沒有這種把正確的思想東篡西改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惡習,如果孔子這句原話沒有被刻意地曲解成這樣子,我們華人會養成這樣一種懦弱的思維慣性嗎?有人說西方人的骨子裡本性是狼性,而東方人的骨子裡的本性是羊性,這裡如月影倒想問問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成了這樣?如果我們從古以來信奉的是西方那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訓誡,近代史上的中國,會給世界留下那麼一個任人魚肉的印象嗎? 比如中日甲午海戰後列強掀起的瓜分中國的狂潮,正是因為中國在彈丸之國日本面前的不堪一擊。
回覆列表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是什麼意思?“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