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48411625629

         秦觀(1049-1100),早年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江蘇省高郵市人。他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遊湖州、杭州、潤州(今鎮江)各地。   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   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   熙寧元年(1068),秦觀21歲,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作了《浮山堰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別子瞻學士》)。次年,他應蘇軾之請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稱讚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同遊戊烯、吳江、湖州、會稽各地,結下了友誼。在蘇軾的勸說下,秦觀開始發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可是命運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並做詩寫信予以勸勉。   元豐七年(1084),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後又致書曰:“願公少借齒牙,使增重於世。”王安石也讚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   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後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   元祐七年(1091年),蘇軾自揚州召還,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秦觀遷國史院編修,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士”。京城任職的數年裡,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   哲宗元祐年間,操持朝政的多為舊黨人士,但其內部派別鬥爭卻異常激烈。蜀黨領袖蘇軾及其“蘇門四學士”,均能夠出以公心,根據民生疾苦和國家利益,針對新、舊兩黨的主張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秦觀先後向朝廷進策論30篇,對當時的內憂外患提出了各種具體的改革方略,對王安石變法作了中肯的論析,認為新法是救國濟民的良策,只是執法者矯枉過正,以致產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認為那也是因噎廢食之舉。這些觀點在黨同伐異的激烈政治形勢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由於秦觀與蘇軾關係密切,他更無法逃脫派別門戶之間的中傷和攻訐。   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後,“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棹、蔡京上臺,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後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元符二年(1099),秦觀年事已高,身處雷州,自做《輓詞》。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覆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滕州,已經去世。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足球戰術什麼情況下要更多的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