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後行草堂

    國畫山水中雲還是相當重要的,所謂無雲不活。靜止的山和流動的雲,動靜結合,才有情趣。畫好了雲,畫面也就有了層次感。

    雲的畫法有:勾雲法、留雲法、烘雲法

    一、勾雲法是根據雲的形態,用線條勾出。線條以中鋒、曲線為主,用筆要輕靈流暢,注意疏密變化。幹後再用淡花青或淡赭色,依線加以點染,深底色的畫面可用白粉烘染,使雲更有立體感。

    二、留雲法是在山川間的適當位置留出空白作為雲霧,表現出雲的質感和層次,留雲要注意空白的位置、大小、形態、呼應關係和整體感。

    三、烘雲法則是留出空白作為雲霧,用淡墨再略加烘染烘托出雲的形態。

  • 2 # 鄞粵強

    國畫山水中,雲霧是重要的體現方式,傳統山水畫中有勾雲法,留雲法,烘染法等。

    勾雲法就是用淡墨勾出雲的結構,再用白粉暈染出白雲的體積感,這種方法多用於工筆山水,比較有裝飾性。在現代的寫意山水畫中,也有運用勾雲法的,但是用的不是工細的線描,而是比較粗放的線條,比如陸儼少畫雲,用的就是這種方法,能夠體現出雲的流動感。留白法也是傳統的畫法,就是在畫面適宜留雲的位置留出空白,在空白的邊緣處用淡墨渲染,使山體與雲層能相互融合,這樣表現的雲霧效果自然,流動感較好。烘染法是畫出山體之後,在留白處將紙噴溼,趁紙未乾時用淡墨進行烘染,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的表現雲的層次,流動性,是現在山水畫畫雲的主要方法。

  • 3 # 鬱香墨

    國畫中,怎麼畫"雲"?本人非常贊同"後行草堂"這位友的評議,已經描繪的非常詳細。在國畫里布有云圖,這是當今在國畫裡的一種比較普遍的表現力。古畫中,很難見到象今天這樣的雲的靈動,靈感以及自然美的情景。本人作一補充,國畫的雲圖佈置,不能一概而論,以國畫的基調及中心內容,合理佈置描繪雲圖。雲,分有彩雲,望雲,白雲等等,按照各自所需,合理施配。總之,要多觀察,多體練。

  • 4 # 自由的因子

    中國山水畫中,山和雲是彼此呼應的,我們都知道山是固定的,雲是遊動的,所以不難理解山無雲不活的道理了。靜止的山體和流動的雲霧,於動、靜、虛、實間顯出山水的靈動、活潑。雲的巧妙處理,增加畫面的層次感、縱深感、靈動感和神秘感。所以,雲在山水畫中十分重要。 雲的畫法大致可分為勾雲、留雲、擦雲和染雲等。

    勾雲法

    根據畫境需要,用線條勾出雲的形態。線條以中鋒、曲線為主,用筆要輕靈流暢,掌握好疏密變化。幹後再用淡花青或淡赭色,依線加以點染,深底色的畫面可用白粉烘染,使雲更有立體感,重彩畫常用此法。如圖勾雲畫法

    留雲法

    在畫幅的山川間的適當位置留出空白作為雲霧,再略加烘染,表現出雲的質感和層次,留雲要注意空白的位置、大小、形態、呼應關係和整體感,還要處理好雲的邊緣與山石樹木過度,太生硬就不自然。下圖留雲畫

    擦雲法

    在表現烏雲密佈的氣氛時往往使用擦雲法。用略乾的筆反覆皴擦,畫出雲的立體感和層次,待幹後用淡墨或色洪染,用墨要有濃淡乾溼的變化。 如圖擦雲畫法

    染雲法

    染雲法一般事宜暮雲、冬雲、雨霧、霞光等,用溼墨或色彩直接渲染成雲,用筆水份、筆觸要大,行筆要利落。也可以在山體間先留出空白,待墨幹後用水打溼,再用色墨渲染。此溼畫法不留筆痕,潤而混濛,過渡自然。 如圖染雲畫法

  • 5 # 東葫西瓢

    在山水畫中,畫雲是個關鍵,一幅山水畫畫得好不好,有無空靈蒼潤之感,就看對雲霧的安排和處理。

    對於一幅山水畫,先根據畫面構圖的需要,定出雲的位置,區分出遠山的雲、天空的雲、山間的雲霧、谷中的雲霧。

    構圖上確定雲的位置以後,根據所表現的物件,來決定是用“幹畫法”還是“溼畫法”。幹畫法是根據山石的濃淡來決定,山石濃,雲就濃;山石淡,則雲就畫淡,其顏色要與山石一致,一遍遍地染出。

    溼畫法,是山石畫完以後,將紙打溼,以筆尖沾色烘染,畫時注意顏色之間的過渡,不要染死了。

    也有根據畫面的需要,乾溼法混用,先以幹畫法畫雲與山石的大體關係,然後用溼畫法畫出雲層之間的關係。總之一句話“熟能生巧”,畫得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法無定法,方法也!”

    以下為李可染大師,畫山水畫的影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董潔演過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