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心638
-
2 # 魅力四射之80後大叔
大多數讀《資本論》的還是奔著經濟學內容來的,所以經濟學基礎知識非常重要.經濟學基礎知識分兩部分,一塊是所謂西方經濟學知識,就是馬克思說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特別是庸俗經濟學.沒有這部分知識,馬克思與庸俗經濟學的論戰就看不懂;而且,因為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大相徑庭,你可以在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去思索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和邏輯.學習西方經濟學,先斷了批判的念頭,就老實認真學,因為這時候你還沒學馬克思呢,你還沒本事去批判西方經濟學.這個時候上了批判的癮,結果就是什麼都學不好.另一塊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你可能會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都是從《資本論》裡來的,為什麼我不直接去讀《資本論》而是去讀那些書呢?原因很簡單,《資本論》寫得太長了,太複雜了,看著容易暈.費勁讀了一章好幾十頁,合上書回頭一想什麼都很不確定是很正常的.可以去讀一讀復旦大學出的一本《〈資本論〉簡編》,那書還不錯,沒自作聰明往裡添油加醋.\x0d 要是你覺得這兩方面準備好了,拿起三大本《資本論》,先讀目錄,把目錄讀熟,讀明白.這樣一是可以大體瞭解《資本論》裡都談了哪些事情,二是(更重要的)瞭解《資本論》的邏輯.《資本論》的內容邏輯性非常強,每一部分內容都是後邊內容的基礎,而且各部分內容處於不斷的辯證轉化過程之中.這樣你可以事先心裡有個大概,也可以帶著問題去讀,為什麼把這部分內容和那部分內容列在一起?就像泛黃的報紙問的,為什麼寫絕對剩餘價值的時候,花了那麼大篇幅寫工作日?\x0d 有了準備,就可以讀正文了.毛澤東同志說,《資本論》很長,怎麼辦呢?讀下去就是了.沒別的辦法,硬著頭皮讀下去.其實《資本論》本身的可讀性是不賴的,讀著(除了第一卷第一篇以及第二卷的不少些章節)其實是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讀《資本論》有困難,其實毛病不是出在這書的內容上,而是:一、滿腦子的西方經濟學,對與西方經濟學不一致的東西不屑一顧;二,受普遍思潮影響,對書正確性半信半疑;三,功利性太鮮明,比如經濟危機來了就去買《資本論》,這樣去讀百分之百要失望,或者剛讀兩頁就急著以次為依據批判這個批判那個,拿根鉛筆尋找格言警句之類的東西劃紅線;四,不願意讀厚的東西,別說《資本論》,厚點的小說都讀不下去.其實主要就是這幾個原因.排除掉這些原因,靜下心來,每天讀一點,一年下來,就收穫不少了.而且彆著急,一遍讀不明白,以後再讀第二遍,總歸有一天能看明白.如果你不想成為研究《資本論》的知名學者,這也就足夠了.\x0d 讀書有疑問不要緊,這是好事.讀書一點疑問都沒有,要麼讀的是根本用不著讀的東西,要麼是根本沒用腦子.有疑問,就反覆看幾遍,還有疑問,就留著以後回過頭來再看.邏輯學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夠從上下文中找到某個說法的邏輯線索(因為……因為……因為……所以……),知道一個觀點或者一個說法是怎麼來的,那你基本上就能理解它了.至於說這個觀點或者說法是不是正確?那從邏輯是不是正確中一般就可以看出來了.再和現實一比較,就豁然開朗了.
-
3 # Oo家住海邊喜歡浪oO
我們舉《保衛資本論》的看法為例說明:
以華人的資格讀;
結合《道德經》《史記》《論語》《紅樓夢》讀《資本論》;
先歷史後邏輯;
作為歷史書來讀;
運用發生學工作邏輯來閱讀;
貴在用,善讀善用善於中華轉化;
回家回曆史回中國,閱讀《資本論》時注意“兩個前沿”:國際學術潮流和中國國學傳統。
-
4 # 海博的外公
由淺到深,先認真體會性讀一讀普及性的讀物,比如:蔣學模先生著的《政治經濟學》。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還沒有其它著作能超越它的通俗易懂。
回覆列表
當我們不再盲目地去愛的時候,當我們用理智去感覺,而非快速地墜入愛河,當我們把愛的人從眼前移開,放到人群中的時候,當我們把蠟燭放在眼前並專注地看著它,我們會覺得這支蠟燭最亮,當我們把它放回原處,才能真正地不帶有預存觀念地評估它的亮度。當我們不用嘴巴去問他,不一味地聽他說的話,卻從他的行為直接看透,或許可以有些明白。看透他的心,是為保護自己,選擇最適合的伴侶,而絕非緊抓不放。而女孩,也不能過早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