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蒙古民族音樂基本上是以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構成,其五階中每個音皆可作為調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調式更為常見。曲調起伏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較寬,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給人以遼闊、奔放的感覺,表現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徵。演唱方法為真假嗓分別使用,並且由於定調較高,更顯得音調高亢、嘹亮、富有變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緩的長音時加入一些裝飾音或裝飾性的顫音,以造成活潑的情緒或委婉的風格,並往往以長音後的短小上滑音結束句,使曲調柔和圓潤。此外,在蒙古還有一種叫做"潮爾"的演唱方法,就是"呼麥"。這種方法是利用口腔內的空氣振動聲帶產生共鳴,並巧妙地調節舌尖的空隙,從基音中選擇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於是形成在持續低音的基礎上,不斷地產生高音區的曲調。使用這種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聲音,即高音區的曲調和低音區的持續音。不過這種方法大部分是由兩部分人來演唱,即幾個人唱持續低音,一個人唱高音曲調。擴充套件資料:蒙古音樂的發展歷程隋唐時期,蒙古人的祖先生活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額爾古納河流域,以狩獵和採集為生。作為狩獵民族的音樂,其基本風格為”古短調“。公元840年,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格局發生了大變動。回鶻汗國被來自北方的黠戛斯人擊潰,回鶻人離開蒙古高原中心地帶,向西向大舉南遷徙。解放後,居於社會頂端的王公貴族和寺院高層喇嘛退出了歷史舞臺,牧主富戶和普通牧民以嶄新的方式形成新的社會關係。新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以及新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蒙古族長調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生活結構發生改變。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藉助較為寬鬆的政治經濟環境,長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復。傳統生活方式在民間社會開始恢復,牧民開始唱學長調,不少文藝團體引進優秀民間歌手來充實專業舞臺,一些高等藝術院校也開設了長調專業。

  • 2 # lanfengkd

    以民歌和說唱為主。都是反映牧民活的歌曲。蒙古民歌根據其音樂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後者則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

    蒙古民族音樂基本上是以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構成,其五階中每個音皆可作為調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調式更為常見。曲調起伏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較寬,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給人以遼闊、奔放的感覺,表現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徵。演唱方法為真假嗓分別使用,並且由於定調較高,更顯得音調高亢、嘹亮、富有變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緩的長音時加入一些裝飾音或裝飾性的顫音,以造成活潑的情緒或委婉的風格,並往往以長音後的短小上滑音結束句,使曲調柔和圓潤。此外,在蒙古還有一種叫做"潮爾"的演唱方法,就是"呼麥"。這種方法是利用口腔內的空氣振動聲帶產生共鳴,並巧妙地調節舌尖的空隙,從基音中選擇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於是形成在持續低音的基礎上,不斷地產生高音區的曲調。使用這種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聲音,即高音區的曲調和低音區的持續音。不過這種方法大部分是由兩部分人來演唱,即幾個人唱持續低音,一個人唱高音曲調。

    蒙古民族音樂的節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節奏比較清楚,常見的是二拍子或四拍子,雖有複合拍子,但其性質仍為二拍或四拍。另一類節奏則很不明顯,速度也較緩慢,實際上許多樂曲的節拍是不能用小節線來劃分的。即使以某種節拍劃分,其每拍的時值也不一定絕對相等,而且輕重拍的區分也不明顯。因此,可以說,蒙古民歌是一種"曲調性強、節奏性弱"的歌曲。蒙古常用的樂器是馬頭琴、火不思、四胡、三絃、蒙古箏、蒙古琵琶、胡笳、興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樂的特點是柔和、安靜。上述樂器中馬頭琴是最有代表性的樂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現力豐富。除了為民歌與說唱伴奏外,還常用於獨奏與合奏;不僅演奏旋律,而且適宜於表現馬匹的奔跑與嘶叫。蒙古的器樂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樂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房無車工作三年存款才幾萬的男人,你願意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