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攻天下
-
2 # 惜花公子
其實這就是一個常識問題,就好想我們進行投資的時候一樣,一個投資十元返還100倍,而另一個投資十元返還只有幾倍。請問,你會做如何投資呢?
戰爭也是如此,作為一戰、二戰受益最大的美國來講,其加入戰爭只是需要一個藉口,而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最好的藉口。按照常理來說,誰打了你,你就要立馬迴應對方。而美國卻完全沒有,對於日本只是採取了一些防禦與象徵性的進攻外,隨後,就將大部分的軍事實力投入到了歐洲戰場。因為,在哪裡有著其諸多利益,從政治、軍事、科技、醫療、通訊、教育、經濟等等各種的誘惑讓其不得不懂心。而反觀日本就像一個暴發戶而已。
在美國還沒有加入的時候,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已經精疲力盡了。當時,只有某個陣營的天平盤裡稍稍的加一個砝碼那麼,戰爭的天平就會立刻傾斜,而美國就是如此。總是,出現的恰當好處,戰爭結束後,其就確立了在西方世界裡的領導地位,而曾經的最為厲害的英國,只能給其充當小弟與打手。在各類軍事物資的紅利刺激下,讓其透過戰爭瞬間掠奪到了,曾經那些老牌資本帝國百年間的積累的財富。為其後期,成為經濟強國、軍事強國等等做好各類的鋪墊工作。
因此,希特勒對於日本攻擊美國的憤怒是多麼的絕望,真的感覺,交上一個比豬還笨的隊友是有多坑呀。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只有利益,何況美國還是處於買方。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美國都是會選擇優先歐戰然後,才會選擇太平洋戰爭。
-
3 # 五嶽掩赤城
太平洋戰場需要的大型主力艦,造艦週期太長,短期內難以發揮優勢
在太平洋燃燒的島群爭奪,其決定性作用的是海軍,需要航母、需要戰列艦這些大型戰艦作為核心主力艦,還需要一大票打掩護的巡洋艦、驅逐艦,以及補給艦、運輸艦、登陸艦投入島礁的爭奪。而大型戰艦造船週期太長,即使是美國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工業流水線生產,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最快也需要14個月建造完畢。軍艦造好了之後還不是馬上就可以投入作戰,還需要花幾個月試航,船員訓練磨合,最終形成戰鬥力。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約克城號(CV-10)建造共用時14個月,比日本同級別航母快半年以上,美國當時標準化和流水線生產功不可沒。
開戰初期,美軍在珍珠港損失了大量的戰艦,航母力量美國也不如日本。所以即使美國想要先解決太平洋戰場,開足馬力生產,也需要至少一年半以後,到1943年下半年才能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大規模反擊。同時太平洋戰場上,每進行一次島嶼奪還戰,都要進行相當長時間的準備,僅需物資和彈藥儲備和運輸,前線奪回的島嶼需要建設港口設施等。
亞洲戰場整體上陷入僵持,而歐洲戰場形勢比較危急在中國戰場上,日軍在1938年武漢會戰後,開始進入相持階段。日軍投入一半以上的侵華兵力,用於敵後“治安戰”,鞏固侵略所得。當時日軍雖然在東南亞一路高歌猛進,但是日軍的後勤能力和東南亞熱帶雨林地區悲催的後勤條件,日軍也陷入攻勢頂點。可以說只要美國給予足夠的軍事和物資援助給國府,亞洲戰場不會糜爛到那裡去。
但歐洲戰場就不一樣,英國縮在海峽對面瑟瑟發抖,德軍在對蘇的颱風行動中所向披靡,剛在莫斯科前沿結束的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圍殲戰,僅俘虜蘇軍就達到67.3萬,戰果僅次於基輔戰役。德國兵鋒直抵莫斯科城下,蘇聯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一旦德國打下蘇聯,或者蘇聯向德國投降,以德國的工業水平,再加上蘇聯的資源供應,那麼整個歐洲將完全是德國的控制之下。美國哪怕準備死500萬都不可能打下來,正是擔心這樣最糟糕的局面出現,所以羅斯福決定先歐後亞的政策。
-
4 # 趙麥蒂
小日本佔領半個中國後應該以戰養戰。不要殺國軍的俘虜。國軍俘虜加偽軍,估計有300萬。分兩路北面攻擊美國的阿拉斯,加拿大。南線攻擊美國的舊金山。美國兵都是僱用軍不會拼命的去幹。不出兩年,阿拉斯加,美國,加拿大將會被日本佔領。
回覆列表
美國單挑玩日本還要去挑德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歐先亞,其他國家能夠幫美國打日本,你是怎麼想的,讓光頭幫美國打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