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留性胃炎見於食管癌與胃癌術後所見,是食管癌與胃癌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多能緩解或治癒,但容易反覆發作,影響食物的吸收,身體較為消瘦,抵抗力差。在門診治療多例,從中西醫角度,為大家淺談一下。
一、殘留性胃炎常見症狀:
身體消瘦,面色萎黃,飲食差,反酸腹脹,時有嘔吐涎沫,胃內灼熱,倦怠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或弱。
二、症狀分析:
1、中醫角度分析: 食管癌或胃癌手術切除術後,身體較為虛弱,元氣大傷,脾陽受損,運化功能下降,胃腐熟功能亦下降。飲食後,脾運化(相當於鍋底的火,脾陽虛,火不足)較慢,胃(相當於做飯的鍋,鍋底的火不熱)腐熟較慢,脾氣主升,胃氣主降的功能下降,脾胃氣機就會氣機阻塞,由脾胃氣虛形成脾胃氣滯,脾胃氣滯,故腹脹;脾氣虛,運化水谷及水溼功能下降,不能化為津液,變為痰溼停聚於胃,形成痰涎,脾胃氣滯,胃氣不降,反而上逆,痰涎湧出於口,故嘔吐涎沫;氣滯日久化火,故胃內灼熱,或與胃內痰涎形成溼熱,溼熱燻蒸於胃,也故胃內灼熱。脾胃氣虛,運化失司,故飲食差,日久身體消瘦,面色萎黃(黃主脾病)。脾主四肢與肌肉,脾虛故倦怠乏力。苔薄白膩或黃膩,多為溼或溼熱。
2、西醫角度分析:殘留性胃炎多是食管下段癌,或胃癌行胃大部切除術,多把胃從腹腔提到胸腔,稱胸腔胃。由於胃部縮小,消化能力明顯下降,食後多腹脹,吸收也較差。由於胃的位置從腹腔提到胸腔,位置變化後,往往胃與食管有的成U型,胃內分泌的胃酸(鹽酸)多容易蓄積這些部位,破壞食管以及胃粘膜,產生胃內灼熱感。胃內分泌的黏液往往容易聚集在U型部位,不易往胃下部去,故會反流到食管到口腔,嘔吐黏涎。脾胃吸收營養差,故身體消瘦,倦怠乏力。
三、病因病機:手術後,元氣大傷,脾胃氣虛,日久損及脾陽,脾胃氣機阻滯,故胃脹,運化與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故飲食差,食後腹脹加重。脾胃氣滯,日久化火,故胃內灼熱,脾胃氣虛,痰溼內生形成痰涎,溼與胃火互結,溼熱燻蒸脾胃,也會胃內灼熱,痰涎隨胃氣上逆於口,嘔吐痰涎。脾虛故飲食差,四肢乏力,面黃人消瘦。
四、治則:健脾祛溼,理氣和胃
五、方藥:參苓白朮散合旋覆代赭東加減,若胃內灼熱合左金丸加減。
六、西醫治療:
1、用胃腸動力藥:莫沙必利、西沙比利,或多潘立酮片(心血管疾病慎用)促進胃動力。
2、質子泵離子劑:奧美拉唑、艾斯奧美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抑制胃酸。
3、胃粘膜保護劑:枸櫞酸果膠鉍等。
七、養生注意事項:
1、少吃辛辣之品,加重胃熱,少吃生涼,以免不好消化。
2、少吃多餐,術後胃部減少,不易吃的過多過飽,不易消化,加重胃的負擔,應少吃多餐。
3、積極多練身體,脾胃功能會增強,有助於殘留性胃炎的恢復。
4、伴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藥物時,要注意有無刺激胃的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5、保持心情舒暢,少生氣或抑鬱寡歡,形成肝鬱氣滯,加重病情。
6、定期複查,胃腸鋇餐或胃鏡檢查,以及腫瘤標誌物檢查,及早發現,以免癌症復發。
殘留性胃炎見於食管癌與胃癌術後所見,是食管癌與胃癌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多能緩解或治癒,但容易反覆發作,影響食物的吸收,身體較為消瘦,抵抗力差。在門診治療多例,從中西醫角度,為大家淺談一下。
一、殘留性胃炎常見症狀:
身體消瘦,面色萎黃,飲食差,反酸腹脹,時有嘔吐涎沫,胃內灼熱,倦怠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或弱。
二、症狀分析:
1、中醫角度分析: 食管癌或胃癌手術切除術後,身體較為虛弱,元氣大傷,脾陽受損,運化功能下降,胃腐熟功能亦下降。飲食後,脾運化(相當於鍋底的火,脾陽虛,火不足)較慢,胃(相當於做飯的鍋,鍋底的火不熱)腐熟較慢,脾氣主升,胃氣主降的功能下降,脾胃氣機就會氣機阻塞,由脾胃氣虛形成脾胃氣滯,脾胃氣滯,故腹脹;脾氣虛,運化水谷及水溼功能下降,不能化為津液,變為痰溼停聚於胃,形成痰涎,脾胃氣滯,胃氣不降,反而上逆,痰涎湧出於口,故嘔吐涎沫;氣滯日久化火,故胃內灼熱,或與胃內痰涎形成溼熱,溼熱燻蒸於胃,也故胃內灼熱。脾胃氣虛,運化失司,故飲食差,日久身體消瘦,面色萎黃(黃主脾病)。脾主四肢與肌肉,脾虛故倦怠乏力。苔薄白膩或黃膩,多為溼或溼熱。
2、西醫角度分析:殘留性胃炎多是食管下段癌,或胃癌行胃大部切除術,多把胃從腹腔提到胸腔,稱胸腔胃。由於胃部縮小,消化能力明顯下降,食後多腹脹,吸收也較差。由於胃的位置從腹腔提到胸腔,位置變化後,往往胃與食管有的成U型,胃內分泌的胃酸(鹽酸)多容易蓄積這些部位,破壞食管以及胃粘膜,產生胃內灼熱感。胃內分泌的黏液往往容易聚集在U型部位,不易往胃下部去,故會反流到食管到口腔,嘔吐黏涎。脾胃吸收營養差,故身體消瘦,倦怠乏力。
三、病因病機:手術後,元氣大傷,脾胃氣虛,日久損及脾陽,脾胃氣機阻滯,故胃脹,運化與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故飲食差,食後腹脹加重。脾胃氣滯,日久化火,故胃內灼熱,脾胃氣虛,痰溼內生形成痰涎,溼與胃火互結,溼熱燻蒸脾胃,也會胃內灼熱,痰涎隨胃氣上逆於口,嘔吐痰涎。脾虛故飲食差,四肢乏力,面黃人消瘦。
四、治則:健脾祛溼,理氣和胃
五、方藥:參苓白朮散合旋覆代赭東加減,若胃內灼熱合左金丸加減。
六、西醫治療:
1、用胃腸動力藥:莫沙必利、西沙比利,或多潘立酮片(心血管疾病慎用)促進胃動力。
2、質子泵離子劑:奧美拉唑、艾斯奧美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抑制胃酸。
3、胃粘膜保護劑:枸櫞酸果膠鉍等。
七、養生注意事項:
1、少吃辛辣之品,加重胃熱,少吃生涼,以免不好消化。
2、少吃多餐,術後胃部減少,不易吃的過多過飽,不易消化,加重胃的負擔,應少吃多餐。
3、積極多練身體,脾胃功能會增強,有助於殘留性胃炎的恢復。
4、伴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藥物時,要注意有無刺激胃的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5、保持心情舒暢,少生氣或抑鬱寡歡,形成肝鬱氣滯,加重病情。
6、定期複查,胃腸鋇餐或胃鏡檢查,以及腫瘤標誌物檢查,及早發現,以免癌症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