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劍道中面部擊打是最基礎的素振訓練了,也是初學者最先接觸的素振練習。 在素振時,首先擺好中段的架勢,即刀身於正前方,刀劍延長線所指向對方(假想人)的咽喉部,使用竹劍的話則是刀劍直指對方的咽喉部。然後雙手舉過頭頂,注意一定要過頭頂,而不能讓手臂擋住自己的視線。然後向前揮動,停止與對方的頭部,在揮動過程中,以左手為主要施力源,右手輔助控制刀身的走向,保持刀筋與使用者的縱向中線重合,並且保持身形的直立,不要將身體前傾重心前移,因為在實際的稽古中,這種破綻讓使劍者很難及時的調整中心回到防守式,給予對方很大的機會。在上述動作做完之後回到中段,以此反覆練習。注意事項:這個練習主要是為了讓使用者有較好的控制力,過程不需要過多使力,雙肩應適當放鬆,把各個動作做到位。在多次連續練習後需適當休息間斷以免因疲憊使動作走形。
【小手】擊打小手(腕部)的動作與擊面很相似,區別在於停止點的不同。對小手的素振也就是對對手腕部的進攻,其實際意義在於是對方失去武器或戰鬥能力。實際上停止點也就是想象中的打擊點,這方面控制的熟練對於以後實物試斬以及打擊練習中的寸勁體會有較好的幫助。注意事項:注意小手部的停止點,不要過多向下,那樣就會變成下段的持刀式,使整個人都暴露出來。
【胴】胴擊,既是對軀幹的擊打,筆者覺得這也是最華麗瀟灑的擊打動作了,但是,本文中探討的素振都是以無腳部動作為前提,大家先練好基礎吧。胴擊的動作稍有不同,既是在舉刀之後由自身左邊四十五度方向切入,之後回到中段。期間需要注意,有的朋友練習時將劍舉起後在身後掄圓然後斬擊,這是錯誤的手法,那樣的動作會延長斬擊過程,白白耗費能量,並且切入角度也會改變。胴擊這個動作類似居閤中的袈裟斬,於實際使用中是由對方肩部切入,但在劍道稽古中則是尋找機會在對方中段失守後由手臂一下對腹部的打擊。這個動作相對來說對刀筋的控制較前兩樣要難一些,建議在熟練了之前的動作後再加以練習。注意事項:在這個動作中身體不要傾斜,保持直立。刀筋控制需要熟練掌握,因為很多刀友喜歡在試斬中用這個姿勢來斬切,有的朋友無法切透物體其主要原因就是刀筋不正。此外,依舊是注意停止點的控制,由於這個動作停止點更低,在實際試斬操作中如果失控可能會導致刀與地面相碰造成刀刃毀傷,所以還是先請勤加練習吧。
以上就是劍道中的三個基本的素振動作,所謂居劍雙修,實際上劍道的學習對於居合等武道的練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此外素振練習也可以增強腕力臂力腰力的運用和協調性。
【面】劍道中面部擊打是最基礎的素振訓練了,也是初學者最先接觸的素振練習。 在素振時,首先擺好中段的架勢,即刀身於正前方,刀劍延長線所指向對方(假想人)的咽喉部,使用竹劍的話則是刀劍直指對方的咽喉部。然後雙手舉過頭頂,注意一定要過頭頂,而不能讓手臂擋住自己的視線。然後向前揮動,停止與對方的頭部,在揮動過程中,以左手為主要施力源,右手輔助控制刀身的走向,保持刀筋與使用者的縱向中線重合,並且保持身形的直立,不要將身體前傾重心前移,因為在實際的稽古中,這種破綻讓使劍者很難及時的調整中心回到防守式,給予對方很大的機會。在上述動作做完之後回到中段,以此反覆練習。注意事項:這個練習主要是為了讓使用者有較好的控制力,過程不需要過多使力,雙肩應適當放鬆,把各個動作做到位。在多次連續練習後需適當休息間斷以免因疲憊使動作走形。
【小手】擊打小手(腕部)的動作與擊面很相似,區別在於停止點的不同。對小手的素振也就是對對手腕部的進攻,其實際意義在於是對方失去武器或戰鬥能力。實際上停止點也就是想象中的打擊點,這方面控制的熟練對於以後實物試斬以及打擊練習中的寸勁體會有較好的幫助。注意事項:注意小手部的停止點,不要過多向下,那樣就會變成下段的持刀式,使整個人都暴露出來。
【胴】胴擊,既是對軀幹的擊打,筆者覺得這也是最華麗瀟灑的擊打動作了,但是,本文中探討的素振都是以無腳部動作為前提,大家先練好基礎吧。胴擊的動作稍有不同,既是在舉刀之後由自身左邊四十五度方向切入,之後回到中段。期間需要注意,有的朋友練習時將劍舉起後在身後掄圓然後斬擊,這是錯誤的手法,那樣的動作會延長斬擊過程,白白耗費能量,並且切入角度也會改變。胴擊這個動作類似居閤中的袈裟斬,於實際使用中是由對方肩部切入,但在劍道稽古中則是尋找機會在對方中段失守後由手臂一下對腹部的打擊。這個動作相對來說對刀筋的控制較前兩樣要難一些,建議在熟練了之前的動作後再加以練習。注意事項:在這個動作中身體不要傾斜,保持直立。刀筋控制需要熟練掌握,因為很多刀友喜歡在試斬中用這個姿勢來斬切,有的朋友無法切透物體其主要原因就是刀筋不正。此外,依舊是注意停止點的控制,由於這個動作停止點更低,在實際試斬操作中如果失控可能會導致刀與地面相碰造成刀刃毀傷,所以還是先請勤加練習吧。
以上就是劍道中的三個基本的素振動作,所謂居劍雙修,實際上劍道的學習對於居合等武道的練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此外素振練習也可以增強腕力臂力腰力的運用和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