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手法透過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而對機體生理、病理產生影響。概括起來,推拿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整復、滑利關節,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
(1)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推拿手法作用於經絡腧穴,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其中的疏通作用有兩層含義。首先,透過手法對人體體表的直接刺激,促進了氣血的執行。正如《素問·血氣行志》中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素問·舉痛論》在分析了疼痛的病理後,也指出“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其次,透過手法對機體體表作功,產生熱效應,從而加速了氣血的流動。《素問·舉痛論》中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2)理筋整復,滑利關節
筋骨關節受損,必累及氣血,致脈絡損傷,氣滯血瘀,為腫為痛,從而影響肢體關節的活動。在《醫宗餘鑑·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因跌僕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說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復、滑利關節的作用,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手法作用於損傷區域性,可以促進氣血執行,消腫祛瘀,理氣止痛;二是推拿的整復手法可以透過力學的直接作用來糾正筋出槽、骨錯縫,達到理筋整復的目的;三是適當的被動運動手法可以起到鬆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3)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全過程,是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盛衰消長的結果。“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機體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疾病之所以發生和發展,是因為機體的抗病能力處於相對劣勢,邪氣乘虛而人。從人體後天之本來看,臟腑的功能,與人體的正氣有直接關係。中醫的臟腑,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臟腑有受納排濁、化生氣血的功能。當臟腑功能失調或衰退,則受納有限,化生無源,排濁困難,從而正氣虛弱,邪氣壅盛。
總之推拿手法作用於人體在體表上的相應經絡腧穴,可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手法對臟腑疾病的治療有三個途徑:一是在體表的相應穴位上,施於手法,是透過經絡的介導發生作用的:二是臟腑的器質病變,是透過功能調節來發生作用的:三是手法對臟腑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手法操作要辨證得當。推拿手法透過對臟腑功能的調整,使機體處於良好的功能狀態,有利於激發機體內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
刮痧的作用機理
刮痧療法治病的中醫理論依據主要是中醫的整體觀和經絡學說。首先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個部分是內外相通,表裡相應,彼此協調,相互為用的整體。當刺激機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某個部位發生變化時,都會引起相應的全身反應。《靈樞·海論》指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面板與經絡密切相連, 而刮痧施術的主要部位是在十二皮部,因此刮拭刺激皮部就能透過經絡傳至相應的臟腑,對臟腑功能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刮痧治病可能透過以下途徑實現:①神經調節作用:透過神經反射作用或體液的傳遞,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刺激訊號,透過中樞神經的分析、綜合,用以調整自主神經,遏阻病勢的惡性迴圈,對機體各部位的功能產生協調作用,並達到新的平衡。②抗炎作用: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面板區域性形成淤血斑點現象,血凝塊(出痧)不久就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區域性的新陳代謝,起到消炎的作用。③提高免疫力作用:刮痧直接刺激末梢神經,能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可增強細胞的免疫功能,亦能產生大量血清而增加抗體。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手法透過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而對機體生理、病理產生影響。概括起來,推拿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整復、滑利關節,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
(1)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推拿手法作用於經絡腧穴,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其中的疏通作用有兩層含義。首先,透過手法對人體體表的直接刺激,促進了氣血的執行。正如《素問·血氣行志》中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素問·舉痛論》在分析了疼痛的病理後,也指出“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其次,透過手法對機體體表作功,產生熱效應,從而加速了氣血的流動。《素問·舉痛論》中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2)理筋整復,滑利關節
筋骨關節受損,必累及氣血,致脈絡損傷,氣滯血瘀,為腫為痛,從而影響肢體關節的活動。在《醫宗餘鑑·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因跌僕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說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復、滑利關節的作用,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手法作用於損傷區域性,可以促進氣血執行,消腫祛瘀,理氣止痛;二是推拿的整復手法可以透過力學的直接作用來糾正筋出槽、骨錯縫,達到理筋整復的目的;三是適當的被動運動手法可以起到鬆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
(3)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全過程,是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盛衰消長的結果。“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機體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起作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疾病之所以發生和發展,是因為機體的抗病能力處於相對劣勢,邪氣乘虛而人。從人體後天之本來看,臟腑的功能,與人體的正氣有直接關係。中醫的臟腑,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臟腑有受納排濁、化生氣血的功能。當臟腑功能失調或衰退,則受納有限,化生無源,排濁困難,從而正氣虛弱,邪氣壅盛。
總之推拿手法作用於人體在體表上的相應經絡腧穴,可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手法對臟腑疾病的治療有三個途徑:一是在體表的相應穴位上,施於手法,是透過經絡的介導發生作用的:二是臟腑的器質病變,是透過功能調節來發生作用的:三是手法對臟腑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手法操作要辨證得當。推拿手法透過對臟腑功能的調整,使機體處於良好的功能狀態,有利於激發機體內的抗病因素,扶正祛邪。
刮痧的作用機理
刮痧療法治病的中醫理論依據主要是中醫的整體觀和經絡學說。首先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各個部分是內外相通,表裡相應,彼此協調,相互為用的整體。當刺激機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某個部位發生變化時,都會引起相應的全身反應。《靈樞·海論》指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面板與經絡密切相連, 而刮痧施術的主要部位是在十二皮部,因此刮拭刺激皮部就能透過經絡傳至相應的臟腑,對臟腑功能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刮痧治病可能透過以下途徑實現:①神經調節作用:透過神經反射作用或體液的傳遞,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出刺激訊號,透過中樞神經的分析、綜合,用以調整自主神經,遏阻病勢的惡性迴圈,對機體各部位的功能產生協調作用,並達到新的平衡。②抗炎作用: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面板區域性形成淤血斑點現象,血凝塊(出痧)不久就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區域性的新陳代謝,起到消炎的作用。③提高免疫力作用:刮痧直接刺激末梢神經,能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可增強細胞的免疫功能,亦能產生大量血清而增加抗體。